第568页
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提着小弓去练箭,南山天然靶场是长安居民最爱去的地方,每天都会有几十万只箭落入那篇密林里,以至于捡箭也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每天傍晚都会有专人负责回收箭矢到来日再以廉价卖给练箭的年轻人。 郑老坐在村口晒太阳,村子里的老头们到灞河边钓鱼,郑老气的骂他们蠢笨入彘,灞河里摆着村子放养的鱼苗箱笼,到那地方钓鱼真是给自己找不自在,晒了会儿太阳,无意间瞅见田埂旁几个老头在转悠。 “哎,您怎么来了,快过来坐着说话。”郑老看清楚人就忙着走过去,迎面走来的共喜和几个三老在巡视闾里。 几个老头也没和他客气,坐着郑家的蒲团喝着他泡的热茶,笑呵呵的说道:“你们闾里最近抓的很紧啊!我看到南庄的壮丁隔三差五就举起来练兵,是不是朝廷里有什么风声?” “没有没有,咱们升斗小民能有什么风声,还不是考虑到北边要打仗早点做好准备,万一有点变故说不定咱们的子孙还要上阵走一遭。” 郑老矢口否认。 几个老头会意地一笑,大伙都是七老八十的老狐狸,几十年老兄弟早就摸清楚彼此的脾性脉络,用这帮老头的话来说,好比驴一撅屁股就知道要拉几个驴粪蛋。 郑老赶的紧有自己的道理,别的庄子催的急也有自己的想法,共喜是乡里的三老主掌闾里民风教化,哪个闾里的孩子在公塾读书,哪个闾里近期有壮丁在外忙碌都有详细的记录,虽说他们一大把年纪不用管教育年轻人,但是管着大小杂事是一样不少的。 乡里主官行政的秩,反而更像个文书档案管理员,还是那种下乡统计的资料做个表格,长期呆在县府里配合县内官僚的小官,乡里最操心的是没有俸禄也没有职权的三老。 张老不显山不露水地说了句:“北边的战事开打了。” “嗯,打了,没咱们君侯什么事情。”李老眯着眼睛说道。 “会输。” “我也这么看。” 几个老人家不约而同的表示赞同,共喜捻须笑道:“这可不好,咱们汉军打败仗可不是好苗头啊!” “想当年太祖高皇帝何等英明神武,起兵之初还不是被秦军打的逃入山临里避难,彭城之战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被项羽三万骑兵打的找不着北,白登之围被四十万匈奴军团团围住,以太祖高皇帝之能尚有三场败仗,何况区区一介匹夫。” 徐老是炸药桶的脾气一点就炸,换做寻常早就要被这群老头修理一遍,但是今天并没有,老人们对他嘲讽田蚡为一介匹夫报以理解,田蚡的确就是个匹夫。 三老制度有着超凡的意义,他们的存在代表汉家制度体系里有个安全泄压阀,三老所代表的基层民众可以直接与朝廷的三公九卿进行直面交流,三老还可以直接写疏奏专递给皇帝,天子收到三老疏奏也必须像批复大臣们的疏奏那样给予答复。 自从封建制度出现到逐渐瓦解的今天,三老最优秀的几个制度性创新之一,几乎完美的解决封建领主们个人倾向与朝廷制度的严重偏离,以及**集权制度下官僚权贵集团对基层百姓的剥削压榨,既可以控制基层的力量不至于被好强地主抢走控制权,又可以避免新官僚权贵打着朝廷的名义抢夺基层控制权。 三老们才不怕得罪三公九卿,更不用担心千里之外的太尉田蚡有千里眼顺风耳,几乎每个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场战争很难打,新将新兵新战略去对付匈奴本就不理智,还企图深入匈奴大草原打出漂亮的歼灭战,如此离谱的要求无异于送五万骑兵去死。 老人们不方便讽刺五路伐匈奴的战略很愚蠢,想来想去也只有太尉田蚡最适合嘲讽,反正田蚡名声很臭,索性再臭点也无所谓,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第296章 匈奴通公孙贺 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田蚡站在阴山的山顶意气风发挥舞马鞭,仿佛在指点江山评论英雄人物。很不幸,他的第一站就吃了个憋。 “你说什么?公孙贤没有派一兵一卒来!”田蚡勃然大怒,堂堂太尉北伐匈奴为国效力,朔方郡太守却不愿意派兵协助。 公孙贤给出理由冠冕堂皇,朔方郡初立人心思安,此时此刻不宜动朔方之民为兵卒,具体忙的事也被一一列出来,郡治设城各县设邑,道路相连阡陌规划,种田放牧育种养殖,还有三十万人的吃喝用度,千头万绪摆在面前根本忙不过来。 总之朔方郡很忙,没时间帮太尉去打匈奴,想打请自便,想要兵丁没有,想要粮秣也没有,朔方郡自己吃的粮秣都要从内郡运送,太尉来朔方郡求帮助是找错人了。 田蚡心里气的不行,正打算再派人去喝斥不识时务的朔方太守,被几个朝廷派来的佐官给拦下来,开玩笑才会在还没打仗就和后方的太守搞僵关系,田蚡没脑子可不代表其他人也没脑子。 “太尉,我军的军粮足够使用,现在缺的是行军速度,另外四路赶在几天前越过边境深入匈奴,我们是不是应该加快速度向北前进。”北军都尉委婉的提醒他,你丫从河东郡到云中郡磨蹭半个多月还没出边境有点过分了。 田蚡毫无反应。 他压根就没想过去打匈奴人,上次雁门之战前出的丑让他铭记于心,不但把自己搞的颜面尽失丢掉夺取军权的机会。还把他给吓的再也不敢提领兵北伐匈奴,五路北伐匈奴压根与他没有半文钱关系。完全是他的皇帝外甥拍脑袋做决定,他就是来替拍脑袋的皇帝执行计划。打赢匈奴是皇帝定策之功,打输战争是他这个指挥官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