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章 起点城不欢迎你
他翻着翻着,有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山西范家派来的范永文,范永斗的堂弟。 介休范家说起来还是自己的老乡呢!不过八大晋商历史上的卖国行为,王越也早有耳闻。 很快香水、花露水、风油精、清凉油就被几家看中,并争执起来。这几件商品很直观,业务员一演示完,很多人都看出了商业价值。 这几家的身份都不低,有成国公家的,有田贵妃的父亲田宏遇家的,还有周奎的管家周结。 众人一看有这三家掺和,立刻知难而退。成国公家是国朝勋亲,面对两家本朝皇亲也毫不示弱,据理力争,毕竟是他们家先看上的,凭什么要让与旁人。 三位府上管家眼看争执不下,只好找李茂昌评理。 李茂昌已经在城待了小半年了,眼界见识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小商人了。何况城这几次大胜,让每个城的民众都多了几分自信。 “各位,以我的意见,既然是成国公家先看上的,就应该归成国公家代理,总有个先来后到嘛!”李茂昌微笑着道。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田宏遇的管家田真和周奎的管家周结都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李掌柜这么不给面子。 田真沉声道:“李掌柜,你如此处置,就不怕田都督怪罪下来吗?” 田宏遇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李茂昌正色道:“今天来的无论哪一家都是本朝显赫,我若是不能秉公处置,岂不是乱了规矩。这可都是王越王大人吩咐下来的。 这是王越事先和他打好招呼的,担心他怕了这些勋贵。 周结一看这情况,算了,我还是找王越吧,跟一个掌柜的较什么劲? 他来到王越近前一拱手道:“王大人,周国丈很重视此事,特地派在下前来与王大人接洽,请王大人通融一二。” “周奎?” 这人不提,王越还没在意。现在想起来了,这周奎历史上嘴脸,让他想想就恶心! 一六四四年,三月。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八天,崇祯发出捐款号召。 为了树立榜样,崇祯帝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崇祯待周奎不薄,封周奎为嘉定伯,任职兵马司,“赐第于苏州葑门”,拥有大量田产房宅,甚至长期供养了一支歌伎团。 崇祯派太监徐高通知周奎,让他带头捐十万两银子。崇祯想,周奎是国丈,一定会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 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周奎一听就哭得如丧考妣,说什么“老臣安得多金?”,还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一口咬定只能捐一万两。 崇祯是个心软的人,减少到两万。眼见躲不过去,周奎便进宫向女儿求援。周皇后立即拿出五千银子,劝父亲要深明大义,为大臣们作出表率,挽救大明的江山社稷。谁知,周奎却做出更奇葩之事,竟然雁过拔毛,只捐出三千两,自己还乘机扣下二千两。 后来李自成攻破京师,国丈周奎,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五十三万两(一说七十万两)之多。 这个周奎还有更恶心的表演。太子朱慈烺,已经逃出北京城,但兵荒马乱,他实在是没有普通百姓的生存能力,于是,折返北京寻找亲人,回到外祖父周奎家里。周奎不愧势利小人,便唆使儿子,将朱慈烺赶出府门,以免连累自己。 太子哪受得了这窝囊气?于是跟舅舅大吵大骂,直至拳脚相加。周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向大清举报了自己的外孙。 那位被崇祯砍掉一只胳膊的长平公主,跪下求情,还被周奎打了一耳光。 最后朱慈烺被清军抓住,有政治眼光的多尔衮,给朱慈烺定了个假太子的罪名,将其杀害。 王越越想越气,这简直就是人渣呀! 他阴着脸道:“既然是周奎府上的,现在可以离开城了,这里不欢迎你。” “你?”周结没想到这个王越这么不给周国丈情面,“王大人,你可知周国丈是何人吗?” 王越轻笑道:“不就是周皇后的父亲吗?我不和你们做生意,好像没有触犯大明律吧?” “好,王大人好胆识,告辞!”周结气呼呼地转身就走。 田真一看周结都吃了憋,自己还是少往前凑吧,乖乖地看别的商品去了。 张淮今天也来了,看完这一幕,过来对王越皱着眉道:“思华,你无缘无故的,怎么去得罪周国丈呢?” 王越开玩笑道:“可能是我和他八字不合吧!” “你呀!”张淮苦笑摇头,心道:还是太年轻啊! 出了这档子事儿,那些自认为有地位的人家也不炸刺了。 周结装了一肚子气跑回嘉定伯府,添油加醋的把王越如何不给周奎面子的话一说。 周奎怒道:“他一个小小的五品兵备道,竟敢欺我?” “是啊,国丈,你是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京师勋亲家里的,看咱家的笑话呢!”周结道。 “我和这王越从无来往,为何他只针对我们周家呢?莫非是你嚣张跋扈之故?”周奎奇怪道。 周结叫屈道:“国丈,天地良心呀!我只报上国丈您的字号,就被赶出来了。在场的人都可以为我作证!” “真是欺人太甚,目无我们周家,就是目无皇后!你去准备一下,本国丈要去那城看看,那王越是何许人也。”周奎咆哮道。 周奎心想:我堂堂国丈亲临,那王越敢不给我面子。 他认为这王越可能是一时糊涂了。也许王越醒悟之后生意还能和他家照样做,毕竟那些商品的前景的确看好,所以不能听了管家的一面之词就撕破脸。和谁都可以过不去,就是不能和钱过不去,何况爱财如命的周奎呢! 自家确实没和王越有过任何交集啊,这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所以必须搞清楚。 周结应道:“国丈,我这就去准备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