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章 永安十二年的冬天很短暂
这一夜,沈炼夜半出门,再没归来。 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仿佛人间蒸发。 沈府罕见的沉默,悄无声息的将此事压在了府内,翰林学士承旨沈琦大病了一场,数日不曾上朝。 临安忘记了沈炼这个人。 一个寻常的冬日上午,李汝鱼在屋里看书时候,忽然想起柳正清的赠书,于是从屋子里取了来,不知道这位老相公赠了自己一副什么字帖。 字帖已装裱好,金丝银边,云鱼纹线。 造价不菲。 仅是装裱,少不得要百两会子。 缓缓铺展开来,便似有座座峥嵘大山拔地起,铁骨铮铮,遮天盖地扑面来。 随着青山上负手读书人入梦来,李汝鱼的字如今在临安鹊起,俨然有书道成神的架势,但其实本身对书法造诣并无过人之处。 从艺术的角度赏字便无从谈起。 不过,也能看出一副书法的拙劣,比如眼前这副《燕风?无衣》。 李汝鱼听过这首诗,或者说歌。 回龙县,半边桥畔,有个老妇人,说起大燕兵圣百里春香和大燕太祖慕容垂时曾轻唱过,记忆尤在,此时看字帖,老妇人的喃语歌声便似在耳畔响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李汝鱼细看字帖,恍然,终于知道柳正清是谁了。 先生在扇面村教习自己读书时,曾说大凉读书人写诗都是狗屎,但对兴起于符祥年间的某几位书法家赞誉有加,其中便有独创柳体字的某位大家宗师。 柳体字,柳正清。 答案呼之欲出。 这一幅贴并非一起呵成,顿笔染墨数次。 字字匀衡瘦硬,颇有斩钉截铁之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但总有种错觉,这幅字帖,并非老相公得意之作。 老相公为何藏私? 李汝鱼没去多想,收了卷轴,随意将这幅万金难求的书作放在一旁,继续看从临安书房买来的兵道书籍。 今日看的霍燕青遗作《点兵策》。 院子里很安静。 在沈炼消失后第三日,谢琅府上来人,说尚书大人病了,周婶儿脸色煞白的跟着回去,临走前千叮万嘱李汝鱼要照顾好身子。 实则是避嫌。 周婶儿又话里带话的说可别被乱花迷了眼。 想起乱花,李汝鱼放下书走到院门,看向不远处的精舍。 倒是奇怪。 红衣小姑娘怎的忽然就没了身影,这一段日子她忽然就消失不见了,没来由的想起一句很盛行的话,有些人啊,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了。 她也和沈炼一样,人间蒸发了么? 李汝鱼微觉惆怅。 艺科之后,临安忽然安静了下来。 永安十二年的冬天很短暂。 却很冷。 东宫多了个储妃和太子伴读,并没有引起什么风浪,屡屡想对储妃张绿水下手的太子碰壁无数次,最严重的一次甚至鼻青脸肿,却不敢告诉东宫属官,只敢说是自己夜梦落床摔的。 每日一次的书法教导,太子赵愭和李汝鱼之间几无交流。 一太子。 一朝臣。 太子不屑,朝臣有傲骨,便似两条平行线,永远交错着。 一起交错的还有储妃张绿水。 永远不曾出现在太子的书房里。 江秋州崔笙在年关之前,被女帝陛下升职去了江宁府,担任一府知府。 算是平步青云。 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徐鸾被外放江秋州担任知州,看似平调,实则是镀金,这当中多少有周妙书的人情。 毕竟徐鸾曾为他背黑锅。 老相公柳正清没能熬过这个寒冬,自知日薄西山的老爷子,进宫见了一次女帝陛下,将在凤梧局当值的柳隐唤了回来,交待了些许事。 吩咐人准备分房四宝。 老爷子于大雪纷飞里落笔挥毫,其后惊雷劈落,从大内皇宫来到柳府的大内高手,剑劈惊雷,直至老爷子完整写下一篇长诗。 惊雷不沾身。 老爷子溘然长逝。 入土为安时几无陪葬品,唯有一卷行书。 《侠行》。 那位叫闰擎的大内高手吐血三日,浑身绕余雷,幸得钦天监老监正出手才捡回一条性命。 此事极隐秘,连铁血相公王琨和乾赵骊也不可得知。 仅知临安惊雷落柳府。 遗作送至垂拱殿,如彩云的妇人摒退左右,只留下凤梧双壁江照月和柳隐,妇人掩卷叹息,黯然独坐半日,最终说了句天下异人皆如是,朕何忧之? 柳隐潸然泪下。 江照月无语沉默的看着妇人,满心疼惜。 年关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会,女帝陛下不经礼部,直接拟定了老相公的谥号:文成。 大凉三国余年国祚,谥文贞与文正者皆鲜少。 柳正清没有捞到文正,但这个文成也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过知晓女帝登基内幕的朝野重臣,却知道这是他应得的,只是这文成的谥号能保留多久? 若新帝登基,文成必除。 永安十二年的短暂冬天,临安大雪不停。 吏部尚书谢琅家负笈游学的公子谢长衿悄无声息的回了临安。 同日,钦差开封的赵长衣抵达郡王府。 年关过后。 女帝诏令天下,改年号“永贞”。 旧都开封的岳家王爷三上奏折,八百里加急送至临安,折子里不谈兵事,只是详细说了北蛮在这个隆冬下的惨状,附送了数十名潜伏在北蛮的镇北军细作名单和遗书。 北蛮兵部谍房,动用一切力量揪杀潜伏草原上的大凉细作。 无兵事的折子,却字字危机。 开春大雪化后,北蛮内损内忧,止损之策无外乎就是从大凉抢钱抢粮,从燕云十六州抢马,若是遇到徽宗那等软弱君王,北蛮铁骑也会愉快的到开封溜达一圈。 大凉兵部、枢密院数位儒将,调职镇北军,暂归开封岳家王爷麾下。 赵室宗室出身的同知枢密院事赵浪钦差开封,负督军之责。 永贞元年,于血腥里拉开序幕。 这一年,北镇抚司小旗、翰林院待诏、太子伴读李汝鱼,十五岁。 负笈游学的谢家晚溪,十一岁。 太子赵愭,十四岁。 太子储妃张绿水,十六岁。 太学朱八,十三岁。 乾王府沈望曙,四岁。 这一年,眉山苏寒楼欲应举,临安谢长衿欲应举,右散骑常侍魏禧府内,有个燕狂徒欲应举,柳州有个徐仲永,声名鹊起,博得神童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