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一年一班
刘桂新拔拉了张兴龙一下:“快谢谢大娘。” 张兴龙低头行礼:“谢谢大娘。” 孙校长摆摆手出去了,赵老师说:“行,挺好,还挺顺溜,那就回去准备吧,书包笔,文具盒都准备好,开学过来上学就行了,你这下也是清净不少。” 刘桂新点点头:“可不,要不真带不过来,我还得上班干活的,他爸又是长白班家里一点也帮不上。谢谢了啊老婶儿。” “没事儿,应该的。回吧。”赵老师摆摆手。 刘桂新拉着张兴龙出来。 “妈,我们来这块,是做什么?” “送你上学呗,以后就天天来这,和那些小朋友一起玩,好不?” “上学干什么?和哥哥那样听老师讲课呀?讲小猫钓鱼。” “学算数,学认字,你不是总想给你姥写信吗?上学了就能写了。” “嗯,我上学。那我现在这会儿,能上学不了?” “能,刚才校长不是说了让你上嘛,我二宝真聪明,教什么都能记住。” “我记住了妈你高兴不?” “高兴。” “嗯。”张兴龙点点头,把这一点牢牢的记在心里。老师讲的东西一定是要牢牢记住的,妈妈会高兴。 他还不知道,在户口本上,他的名字已经从张兴龙改成了张兴隆。 家里养不起龙啊,要害病,可是在改的时候张清之和刘桂新又有些舍不得,站着生的呢,万一能成呢? 于是折中一下,张兴隆就这么起出来了。 至于小名是无所谓的,已经从小龙被叫成了二民,惯了口,改也改不过来了。军民兵,到是顺气。 回到家里,刘桂新高兴的和张清之说,考试通过了,可以上学了。 张清之看了张兴隆一眼:“到是有点没想到,傻乎乎的,以为过不了呢。” 刘桂新掐了张清之一把:“说什么呢,你才傻乎乎的,这孩子就是心眼实,还不是像你。” 张清之嘿嘿乐了一下:“就是怕跟不上啊,比人家小两岁呢。到时候要是不行,蹲一年吧,就当送托儿所了。” 其实张兴隆是跟着哥哥沾光被接回来的,老大张兴军要上学,把他一个人扔在姥姥家刘桂新有点不太放心,至于送他去上学也是试试,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带他。 书包是军用小挎包,军绿色,兜盖上印着红色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毛体字。 这个时候的大小学生,或者工人,都是背着一个这个样式的书包。这个时候部队上的东西就代表着流行。 铁皮文具盒,翻开盒盖,盖子的里面印着九九乘法表。 一块橡皮,两根铅笔,一把削铅笔的小刀。书包里还有两个本子,是封面印着奔向2000年图案的田字格。 张兴隆很喜欢本子上这个单色的简单图案,上面有高楼,有绕着圈和楼一样高的公路,还有飞机。 妈妈说,到了2000年,我们的世界就会变成这个样子了,多好啊。 2000年,那得是多久以后?反正是老长老长的时间。 张清之雷打不动的每天上班下班,刘桂新每天去街道上,没事了就回来拾掇家里。 菜地里除草抓虫浇水,喂猪喂鸡,洗洗涮涮,缝制衣服。缝纫机每天嗒嗒嗒嗒的响着。 张兴军和张兴隆每天就自己在家里屋里屋外的玩,房前屋后的小朋友认识了不少。 然后张兴军渐渐就不太喜欢到哪带着个跟屁虫了,总是找借口一个人跑掉,把张兴隆自己扔在家里。老二身体弱,跑不过老大,总是跟在后面跑一会儿就跟丢了。 “哥你去哪?” “我哪也不去。” “哥你,你带着我玩呗?” “我们去那地方不让小孩去。” “回家去,总跟着我干什么?” “赶紧回家,信不信我削你?” “你看看那里有啥?”等去看了再一回头,老大跑没影了。 “哥。” 老二的胆子小,不熟悉的地方一个人不敢去,看着老大在趟房里钻来钻去不见了,就只能失望的回家,听收音机,跑到孙家玩。 孙家老大不知道从哪里弄回来一台胶片播放机,像一个小箱子,支起上盖,把半透明的红的绿的黑的蓝的唱片卡一张上去,把磨针一放就开始转动,美好的音乐和歌声就从喇叭里传出来。 “阿门,阿门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老三还是寄养在别人家里,早晨带好小饭盒送过去,晚上下班接回来。 俩口子每天都要睡的很晚,必竟白天还要上班,活不等人。 捡菜叶子熬猪食,清理小菜园,清理仓房和地窖,洗衣服,缝缝补补,反正人生在世总有干不完的活。 日子就这么辛劳平淡的走到九月。 张兴隆终于背着小书包和哥哥,还有房前屋后的小朋友一起正式走进了郭家小学的校园。 黑虎跟在小歌俩后面一直送到学校,被哥哥喝斥了几声,在校门口站着往里看了一会儿才扭头回去了。 “排队,来排好队,按大小个啊,高个的去后边。” 张文英老师这会儿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戴着副眼镜,个子不高,指挥着刚入学的这些小豆豆在教室门口学排队。 按着身高把一群小豆子排好,男生女生各一排。 “好,就这样,记清楚你前面后面边上都是谁,下次再排队就按这个顺序站,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记住啦。” 张老师拍了两下手:“喊的太乱,要整齐一点。记住没有?” “记~住~啦~。” 张兴隆站在中间,扭头打量身边身后的同学,记住了自己的位置。 排着队进入教室,排在一起的小丫头小小子就是同桌。一年一班。 “坐好,挺胸抬头,双手背到身后。坐直。” 一群穿着各色各样打着补丁的旧衣服的小豆子按老师说的坐的挺直,齐唰唰的看着讲台上的老师。 这种挺胸抬头双手背后的坐姿是延续于日本在东北时期的小学校,后来慢慢就没有了,说是对孩子身体不好,容易注意力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