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认真躺平,佛系宫斗在线阅读 - 第168章

第168章

    而没有情分也没有孩子的曹美人,却只有死路一条。

    第八十二章

    走出乾清宫时, 祁黛遇还有些恍惚。

    皇后看她神情不对,问道:“怎么了?可是身上不舒服?”

    祁黛遇摇头,苦笑道:“只是没想到筹划了这么久, 皇上对淑妃的处置不痛不痒……”

    皇后的表情却意味深长:“淑妃得宠多年,皇上对她自然情谊颇深。本宫从一开始, 就没想过能置她于死地,皇上今日的旨意, 在本宫预料之内。”

    袁浩的事, 虽然三司会审的结果还没出来,但可以料想到袁家必然覆灭,没有了得力的娘家, 淑妃便只是一个貌美的宠妃,威胁大减, 而今这个宠妃还在皇上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只怕日后连个“宠”字也沾不上了。

    至于淑妃之美貌会不会让皇上对其旧情复燃?

    皇后笑了, 皇上从不是色令智昏之人,且淑妃虽美,也没美到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步。花无百日红,长久幽禁于承乾宫,淑妃的容貌又能维持到几时呢?宫里最不缺的就是美人。皇后看向祁黛遇,比如说,她面前的惠昭仪, 又比淑妃差几分?

    “保留她淑妃的位分,也是为了大皇子考虑, 毕竟是皇上长子, 生母位分不宜太低。”皇后心道,就连默认一切是鸣翠所为也是一样, 皇子生母,不能有污点。

    祁黛遇若有所思,却还是道:“那芦荟呢?锁儿呢?景仁宫和承乾宫还有那么多无辜的宫人,却都要因为此事赔上性命。”

    这才是最令她胆寒的地方。

    皇后听到她的问题却很奇怪,“玫婕妤小产,芦荟护主不力,锁儿更是亲手加害玫婕妤,按着规矩,她们本就该死。何况,如今知道了这些秘事,自然更不能将她们留下。至于景仁宫和承乾宫的那些宫人,从分到主子手里时,他们的命运就和伺候的主子息息相关。主子受宠,走出去谁都敬着。主子若做错了事,他们自然也逃不了干系。”

    总不能因锁儿揭发鸣翠有功,就饶过她先前犯下的大罪吧?

    皇后语重心长:“惠昭仪,你心善是好事,但心肠太软难免立不起来。后宫有后宫的规矩,有功的奴才嘉赏,犯错的奴才受罚,这才是正道。”

    祁黛遇哑然,良久才道:“是。”

    皇后多看了她几眼,不再说话,只盼着她能将这些话听进去。

    祁黛遇自然不可能听进去,她有着与这个世界毫不相同的三观,有些东西,永远都无法认同。只不过碍于形势和自身安全,表面遵守与屈从罢了。

    天空不知何时下起了雪,祁黛遇伸手去接,冰凉的雪花落在掌心,冷进骨子里。

    淑妃被幽禁的消息很快传遍后宫,不少人说,皇上这是因为袁家的事迁怒了淑妃娘娘。

    得知消息的安嫔赶到乾清宫,请求皇上让自己见一面淑妃,皇上本不同意,安嫔在乾清宫前长跪不起。大雪覆盖了皇宫,直到安嫔鞋袜湿透,整个人都快冻僵,皇上终于松口,允许安嫔见淑妃一面。

    经由此事,人人都说安嫔是个念旧主的人,为人厚道。

    而安嫔去了承乾宫一趟,回去便病了,在病榻上缠绵数月才好起来。等身体好了之后,亦是时常关怀大皇子,此为后话。

    在淑妃被幽禁没几天,景仁宫的曹美人感染风寒,无治而亡,因接近年关,曹美人的葬礼十分简单。这让一些人想起,去年有个马才人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感染风寒没的,听说那马才人生前与曹美人关系很好,两人命运如此相像,也是令人唏嘘。

    除了这两件大事,宫里还有不少人注意到,景仁宫和承乾宫的宫人,不知道什么时候竟换了一批,宫人们心中忐忑,做事愈发恭敬。

    十二月中旬,袁浩的案子终于有了结果,三司呈上结果后,皇上大怒,问斩袁浩,袁家其余人等及其三服内近亲流放西北,其后代三代内不允参加科举,不得入朝为官。

    旨意一出,顿时成为了京城百姓热议的事。而后宫之中,却仿佛都忘了这件事,各宫早已换上新年装扮。

    新的一年,要到了。

    衍庆居内,祁黛遇在看祁才商送来的信。

    或许是因为袁家的事,祁才商发现自己这个女儿很有“政治嗅觉”,这次的信里,他说了一些朝堂的事,不多,也不涉及机密,算不上勾连后宫的程度。

    而这些事,也主要围绕袁家。

    祁才商说,他从醉酒的信县知县口中得知了前任知县齐如海的事,大惊之后,待那知县醒来,便劝告知县上京举报齐如海。

    为人父母,最担心的莫过于子女前途,那信县知县,可能原本打算认命,一己担任信县洪涝的责任,但他犯下大罪,其子嗣便成了罪臣之后。祁才商将利弊说出来,暗示那知县,若是举报齐如海在修建信县堤坝时弄虚作假,或有一线生机。

    信县知县仍犹豫不决,毕竟齐如海的背后是朝中重臣袁浩,而袁浩之女又是生下大皇子的淑妃。

    好在祁才商聪明,从锁儿一事就推断出淑妃前途不稳,极力劝说那信县知县。

    “为父答应,若是不成,养其子女成亲立业。好在有惊无险,不过为父还是想,要供其子读书,直到其考取功名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