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培训班
姥姥听了值叹气:“你啊,到底是小,没弄明白你罗爷爷的意思。你罗爷爷啊,不只是想赚卖收音机的钱,还想赚加工费。 你没听见他说,每个工人只打算发放五六十元的工资。这就是说,他每个收音机只打算发2.50元的加工费。村里没有收入,能白给他费劲组织。” 听了姥姥的解释,悠悠才明白过来:“姥姥,罗爷爷那账就没算对,加工厂可不是他那个干法。您忘了咱的服装厂了,得用流水线作业才行,效率能提高二倍。 要是那样的话,每个人一天能组装3个收音机,按罗爷爷2.50元的价格,还能挣7.50元的加工费。工人的工资上去了,村里也有了收入。 村里一半,个人一半,还能挣3元多,月工资能达到一百元。” 姥姥看着悠悠,疑惑的问:“装收音机也能用流水线?要是这样,可就太好了。” “能,晚上您去我电脑上看看就知道了。姥姥,我商城里也有收音机配件,和罗爷爷家一样的,才9.60元,质量比他进的好。” 姥姥一拍脑袋:“我咋把你给忘了,晚上,咱娘俩进去好好的看看。你那里要是有啊,可就省大事了,不用发愁从南方往这运,也能多办些厂子,这回你三舅不用发愁了。 你罗爷爷家的那几个人,十多天就学会了,看来装收音机也不是啥难事。对了,你那里面有工具吗?” “有啊,让舅舅去收音机厂,请技术员帮着培训技术,他们也懂得流水线生产,要比在罗爷爷家学起来快的多。每个人只学会一个环节就行。 不过还得培养一批自己的技术员,以后就能自己培训工人了。” 悠悠想起,八十年代南方星罗密布的电子厂,可不都是从组装收音机起步的,一个简单的二极管,让国外的企业把大头都赚走了。 现在自己穿过来了,要是再让鬼子们的经济侵略计划得逞,真对不起穿越大神的青睐。 可惜啊,自己年龄太小了,干什么都受限制,只有尽力而为了。 姥姥回到张集,就把罗新才的情况,给援朝舅舅详细的说了一遍,又把娘俩的想法,也给援朝舅舅说了。 援朝舅舅听得那个高兴:“这还真是个好门路,我回去就组织人去南方考察。姑姑,您得告诉罗叔,咱这里不是特区,个人办工厂肯定不行。 特区那里家家户户办企业,法不责众,咱这里可不行。不过,他可以办培训班,收培训费。” 这两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买缝纫机的多了,各种缝纫技术培训班就出现了。 低级的在村里办班,二十天一期,收二十元钱学费,学会简单的服装裁剪。 高级的在公社办班,二个月的时间,五十元的学费,结业后能开个缝纫部,学不会的可以接着学,不再加收学费。 修收音机和理发木工这些技术,没有办培训班的,只能拜师学艺。跟着师傅学习二三年,还不一定能学到真本事。不是有句老话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这里还有句老话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拜师以后,师徒关系确定下来,年节和师傅家里有事,徒弟都得随礼探望,这也是一项大的支出。 因此,大家对拜师特别的慎重,轻易的不拜师学艺,宁愿多交钱参加培训班。 现在,农村姑娘找婆家,首选城里有工作的,二是当兵穿军装的,三是会门手艺能挣钱的。 收音机组装修理技术,在人们的心中是门精湛的手艺,估计一百元的学费,也得人满为患, 援朝舅舅雷厉风行,连家也没顾得搬,交接完工作就带人去南方考察了。 留下三舅妈自己搬家,随着援朝舅舅的任职,地委给安排了住房。 三舅妈的工作也跟着变动,调到了临水地区供销合作社业务部,这不仅和她所学的专业对口,也算发挥了她的特长。现在,胜男舅妈在供销系统可是名人,因为她手里有紧俏服装。 听了罗新才的话,悠悠特想去南方转一圈,看看七十年代末深南的原貌。好不容易说服了姥姥,可是全家人都不同意。 这一老一少的,去这么远的地方,他们是真不放心。援朝舅舅那是公务活动,不可能带着她们。 他是这样说的:“姑,我先去考察一下,您老再等等。” 援朝舅舅走了,胜男舅妈在家作了难。志斌今年5岁,志新3岁,俩人还离不开人,在张集公社他俩都是跟着自己的姥姥,去了临水就成了问题。 胜男舅妈的父亲还不到50岁,又是校长,工作离不开。她母亲主动要求跟着闺女去看孩子,但是大家都觉得不合适。 老伴老伴,说的就是老来伴。不能因为照顾外甥,就把老两口分开。 舅姥娘提议,把志斌接回韩屯,由她照顾,志新三岁了,留在张集继续跟着姥姥。三舅两口子先去临水单独过,等志斌上小学时再跟去。 这也是个办法,胜男舅妈无奈的答应了。两个孩子从小没离开过她,她心里也是不舍。因此,尽管调动手续办完了,也不急着搬家,说是等着援朝舅舅回来再搬。 男孩子到底心粗,知道能回韩屯住,志斌高兴极了,没进家门就从自行车上溜下来,跟迪迪后面跑出去玩。到三舅妈走,也没把他喊回来。 三舅妈心里发急,脸色发白,蹲地上就吐了起来,把大家吓了一跳。 舅姥娘让她躺倒床上,大舅妈派智慧去喊悠悠爸。三舅妈说:“没事,我停会自己去卫生室,不是大毛病。这几天事多,没吃好。” 结果,爸爸来了给她把过脉,就把舅姥娘喊出去:“妗子,胜男这是怀孕了,得两个多月了。” 把舅姥娘高兴的:“这可是大喜事,胜男啊,你好好的歇会,我给你杀鸡去。” 娘俩再去洪城,见罗新才家又多了十几个人,他家的西屋里,坐得满满的。 搜狗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