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329章 服装厂

第329章 服装厂

    姥姥收了晒干的布,接着进屋裁衣服。其实就是做个样子,悠悠早在空间里准备好了。

    两天的时间,二百套衣服就做好了。爸爸给爱民舅舅配制的药物,也准备就绪。

    大伙都夸姥姥的办法好,二十五个人,两天做了二百件衣服,每人一天快合十件衣服了,这套衣服可不好做,光是那十二个口袋,就够费事的,一件衣服跟三件衣服费工。

    大舅妈算了下账,惊讶的说:“姑啊,您老人家别要人家的衣服了,领着咱开服装厂吧,咱自己加工自己***进人家的衣服,便宜好多。

    您老认识国棉厂的人,直接的从厂里批发布,您就会裁,咱让村里人帮着加工,咱也不让大家白干,咱给大伙发工资。

    俺算了,要是加工您老买的短袖和裙子,每人一天能加工二十件衣服。一件衣服就是一毛钱的加工费,一天也能挣两元钱。

    要是大伙上了劲,跟干条编似的,起早摸黑,一人能做三十件。妈啊,这一天能挣三块钱。

    老年人也有活干了,帮着订个扣子,锁个扣眼,都能跟着挣钱。

    姑啊,您就领着咱干服装厂吧,您侄媳妇也跟着您混个厂长干干。”

    大舅妈越说越上瘾,舅姥娘给了她一巴掌:“你个缺心眼子的彪子,这厂子是各人能开的,你这是嫌你姑安稳日子过够了,给你姑下套那。”

    不过,援朝舅舅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他知道胜男舅妈跟着姥姥卖衣服,去年一年挣了六十多万,也见过姥姥他们卖的那些衣服。

    看到姥姥裁衣服熟练,加工衣服也和别人不一样。就疑惑的问:“姑啊,您往外卖的那些衣服,是自己加工的吗?

    您是不是在外面开服装厂了,我可是听说,广南省家家户户偷着在家里办厂子,咱这里是不是也有办的?”

    悠悠听了,这误会大了。不过,要是能办个服装厂,也是好事。现在,劳动力价格低廉,可物资缺乏。

    而自己的商城里,却正好相反,物资丰富价格低廉,可人工费昂贵。

    姥姥摆着手,赶紧否认:“没有,我啊,是进货的时候,跟着她们去过服装厂,才知道她们是按工序做衣服的。”

    胜男舅妈也上心了:“姑,我原来看公社里的缝纫部,一身衣服做两天,还以为多费工那,今天才知道,服装还能这么做。

    姑,咱得想法开个服装厂。您听我给你算个账,咱卖的干部服,最多用13尺布,供销社每尺卖1.20元,要是大量进货的话,每尺不到1元。

    加工费和扣子及其他的费用,一元足够了,这样的话,每套衣服才14元,咱可是25元进的。

    县里的供销社,年前私下里找我进了一批货,他们进的干部服,一身28元,价格比咱的贵还没咱的质量好。

    要是按县供销社的进价,一套衣服可是一倍的差价。姑啊,咱说啥也得自己加工,这可比咱卖衣服强多了。”

    悠悠心想:三舅妈到底是供销学校毕业的,这账算的是真明白。不过,舅妈,纵使您千算万算,也算不清我的账。您就是想破大天来,也想不到我有个电子商城。俺可是独一无二的跨时空的电商悠悠。

    俺的账得这样算:电子商城里的涤卡布是150公分的宽幅,每米3元。每套干部服,用料2.50米,每套衣服布料费7.50元。扣子、挂钩、线及腰里和裤兜布,这些配料0.30元。

    裁剪每套五分钱,烫熨每套0.15元,每套衣服合计8.00元。

    悠悠的商城里,每套涤卡的干部服,价格20元。要是在外面加工,每套只需0.70元的加工费,这样衣服的成本价就降到了8.70元,比从商城里买便宜的太多了。

    这应该是前世今生里,最佳的组合了吧,也应该是最低的价格了,任谁也做不出这么便宜的衣服。前世后世相结合,悠悠总算找出了利益最大化的途径。

    大舅妈接着说:“姑,您老操心干呗,俺可不懂你们说的买和卖,俺就知道,要是加工干部服,一天最少能做二十件。比起咱姑做的这衣服,干部服就五个口袋,容易多了。

    俺也不求多,一天能挣2元钱,比干条编强就行,做衣服不累手啊。姑啊,您看看俺这手,大口子小口子都满了,一见水就钻心的疼。”

    悠悠看着大舅妈伸出来的手,粗糙干裂,有的口子里还带着血丝,确实够辛苦的。

    舅姥爷听着她们的议论,说:“实在不行,就以村里的名义办,你们负责提供布料和销售,村里就挣个加工费。

    听你们说,一天每人能加工二十件衣服,一件二毛钱,就是四元,给本人二元,村里还能落下二元,比干条编强多了。

    咱们的簸箕柳,自己用不了还可以往外卖,石庙村就能给包圆了。一亩地的条子,最少能卖三百元钱。”

    援朝舅舅说:“这也是个办法,胜男,你要是能联系到涤卡布,倒是能试试。

    要是行的话,我让张集公社的四十二个村,都办服装加工厂,你去年不是卖出去十五万套干部服吗。

    现在啊,上级要求各公社改革,我寻思着,这是个路子。”

    其实,就是每个村都干,也没多少人,关键是没有这么多的缝纫机。不是都和韩屯村似的,家家有缝纫机,别的村里,哪个村也不到十台。

    全公社加起来,也不到500台缝纫机,一天的加工量最多5000套干部服,一个月15万套的产量,胜男舅妈自己就能批出去。

    胜男舅妈大包大揽:“没问题,年前找我要货的多了去了,不少是供销系统内部的,现在不是提倡改革开放吗,俺们也可以自主进货了。

    不过啊,姑,他们可是冲着咱们的衣服不褪色来的,俺可不知道哪里的涤卡布不褪色。您老知道吗?”胜男舅妈越说声音越小,没有了刚才的高谈阔论。

    舅姥娘听她这么说,气笑了:“你啊,也是个没数的,还从厂里直接进货不到一元,你那根本就没货,要是和你们卖的一样,谁不会算账啊,就你精明。

    你也知道你姑这布明显的好,那能和你们的一个价,这不是胡乱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