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穿到古代嫁山神在线阅读 - 第173章

第173章

    余冬槿耳朵一直听着他们那边的动静呢,这时终于忍不住,把眼睛从书上挪开,忍俊不禁的往摇篮里看了一眼。

    大黄正团在包裹着小孩下半身的襁褓上,用软乎乎的语调哄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叫自己小叔,一双豆豆眼可认真了。

    遥云眼带笑意,轻声与余冬槿道:“所以,大黄现在是自愿降辈分了,不当你长辈当你弟弟了?”

    余冬槿嘴角上扬,“他都喊了这么久的爷爷了,早就自认和我同辈了。”

    遥云脸上笑意加深,觉得很有意思。

    把书合上,两人刚刚一边看一边细细商量,都觉得没有适合的什么好字,余冬槿挠挠脸,发起愁来。

    遥云笑着看了看正看着大黄有点呆的小人参,思考了会儿,和遥云轻声商量,“不然,就叫他无病吧,余无病,也符合他的身份。”

    余冬槿:“诶?”他眼睛一亮,“这个好!余无病,寓意也好!我喜欢。”

    于是小人参的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第二天,遥云把东西往骡车上搬,余冬槿一边跟着忙,一边对抱着孩子的爷爷说了这个名儿。

    余冬槿:“您觉得怎么样?”

    乐正笑眯了眼,“好得很好得很!这个名字好!意头好。”

    余冬槿嘿嘿笑,“阿云想的,他好会取名字啊,我都想不出来。”

    乐正更高兴了,不住点头,“那好,这名字正适合。”他想着遥云的身份,对这个名字更是喜爱了。

    一家人安顿好牛和猪猪,带着两只羊和大黄的笼子,暂别了圆圆墩墩,启程去了县城。

    这次是余冬槿赶的车,不大的骡车上放着行李、大黄和笼子,加上余冬槿、乐正还有宝宝,外加一头小羊,已经是骡车可承受的极限了。

    于是遥云只得下车背着筐牵着母羊走路,边走边盯着余冬槿赶车。

    他怕余冬槿赶不好,便时刻盯着。

    因为这样,他们这次到下午快吃晚饭的时候才到县城。

    都这个点了,牙行马上就得关门了,房子是没法去看了,余冬槿心疼遥云走了这么久的腿脚,让他带孩子和爷爷一起歇着,自己去把饭做了。

    遥云其实没什么疲累的感觉,但看余冬槿这么心疼,也没说什么,但他也没闲着,趁余冬槿不注意,他去了后头乐正的那间房,收拾起了许久没住人的屋子。

    大黄的笼子就放在堂屋供桌上没搬进去,乐正落得清闲,把大黄拿出来,就在堂屋里和大黄一起逗孩子。

    天井小院里,羊妈妈带着羊宝宝换了新环境,但没有不适,嘴里嚼着遥云给喂的草料,美的不得了。

    正在这时,院门被人敲响了,乐正放下手里草编的蝈蝈儿,过去开了门。

    外头是贺纯,看见乐正,他惊讶一瞬后十分高兴,声音扬起喊了声:“乐正先生,您也过来了?”

    乐正笑眯眯:“是啊,小贺纯,有什么事啊?”

    贺纯给先生看了看自己手里端着的油豆腐肉沫汤和小葱拌豆腐,说:“昨天冬槿哥和遥云哥没回,我娘猜他们肯定是有事耽误了,今天肯定会回来,就让我一直看着您家呢,想让我到了饭点来给两位哥哥送些吃的。”

    他不好意思的笑笑:“之前受冬槿哥的邀,我来吃了冬槿哥做的油豆腐,冬槿哥又说想和我家一起做豆制品生意,我回去和我娘说了,她很是乐意,还也学着弄了些油豆腐,但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做出来的味道却比冬槿哥差一些,所以她就想让冬槿哥尝尝,给些意见。”

    乐正还没尝过油豆腐,上次余冬槿做的不多,一次性全给卖了,只留下了一点儿做晚饭,都忘了给爷爷带点回去了。

    他打开门让贺纯进屋,好奇,“油豆腐?阿槿琢磨出来的?”

    贺纯点头,“是啊,冬槿哥可会做吃的了。”

    这倒是,乐正点点头,“他确实有一手好厨艺。”

    贺纯送完菜,和在厨房忙碌的余冬槿打了个招呼就回屋去了,他也还没吃饭呢,预备等下吃完了再过来。

    饭桌上,乐正尝了一块吸满了汤汁的油豆腐,随后夸赞,“不错,口感不错。”

    余冬槿一边给眼巴巴的小无病喂了两粒白米饭,让他嚼着玩,一边对爷爷说:“郭娘子这没炸的好,油温高了,又不够泡,明儿我再做点给爷爷你尝尝,正好也让郭娘子过来学。家里我还做了腐乳,应该差不多了,明儿爷爷你也尝尝。”

    乐正:“腐乳?”

    余冬槿点头,“嗯,也是用豆腐做的,风味十足,明天你们就知道了。”

    晚上,贺纯带着母亲郭娘子过来了,同行的还有个看着比郭娘子小一些,但瘸了一条腿的年轻汉子。

    贺纯给他们介绍,“这位是我小舅,过来给我家帮忙。”

    余冬槿点头,觉得这样也挺好,即是自家人,又是男人,可以往来两家沟通。

    郭小舅姿态有点拘谨,弯腰和他们打了招呼,目光扫道遥云时还打了个哆嗦。

    看起来有点胆小,但这也是一般人第一次见到遥云时的常见态度,没什么的,他们已经习惯了。

    余冬槿和郭娘子说了一下炸油豆腐时的技巧,该怎么控制火候,郭娘子听得连连点头,她也是在灶边忙活惯了的人,余冬槿说了她就懂了。

    郭娘子:“原来还要复炸,第一次下锅油温也不能太高了,我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