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节
“怎么,老郭,你有想法?” 老郭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嗯,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做个安排——咱们在两天的时间里先详细、彻底的验证构……唔,就叫它于敏构型吧,先验证这个构型的准确性。” “如果构型没有问题,咱们就把氢弹项目一起放到会议上进行任务分配。” “也就是氢弹的剩余理论研究和工艺生产同步开展,你意下如何?” 陆光达闻言,眼中顿时闪过了一丝精光。 不得不说。 老郭的这个想法是真挺大胆的,算是为了效率牺牲了部分稳定性。 如果在几个月前,陆光达肯定二话不说,立马行个法式军礼表示坚决反对。 但眼下却不太一样了。 一来是大于构型确实在推导中站得住脚,二来是在和毛熊合作后基地……或者说国家的资源也多了不少,可以负担的起双通……咳咳,双开。 三来则是…… 他和老郭都已经知道了徐云的来历。 按照徐云和首长交流的某些信息来看,大于似乎就是那个关键点…… 既然徐云没有明确表示反对,那么老郭的提议倒也不是不能考虑一下…… 说实话。 倘若徐云拥有读心术,那么他此时的表情应该会有些微妙。 没错,他确实肯定大于推导出来的内容一定是准确的。 但他的判定逻辑并不是因为自己知道相关概念,也不是因为原本历史中大于就是于敏构型的提出者——大于将来能提出于敏构型,不代表他现在想到的就是相同的方案。 徐云之所以能够如此笃定,其实是因为…… 如果大于提出的内容是错误的,那么光环不可能又打马赛克又消音还飘404字眼儿…… 光环既然搞出了这些限制,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大于这次搞出的构型就是正版的于敏构型。 这是徐云在和那位作家聊天后开的新窍门,其实光环也是可以用来薅羊毛的嘛…… 不过不管是徐云自己了解还是光环侧面验证,总之最终的既定事实是不会变的。 因此很快。 陆光达的眼中便也闪过了一丝决断: “行,友来,我赞同你的想法。” “这样,我现在就回去组织人手,对大于的构型进行推导。” “大于的这个构型虽然比较复杂,但三十来号人鼓捣两天那肯定是绰绰有余——验算个四五遍都行。” “如果构型确定没有问题,那咱们就把氢弹也拿到交接棒组会上去讨论,反正氢弹也好原子弹也罢,应用方面都是那几个分厂负责的。” 老郭和徐云自无意见。 其实徐云这次让李觉找来陆光达,目的也正是如此——在大于构型已经搞出来的情况下,不把氢弹列入应用序列实在是太浪费了。 随后陆光达又和大于聊了一些内容,便将大于的手稿收到了自己的文件包,将大于连人带本子一同卷出了李觉的办公室。 虽然徐云很想将构型核验的过程再写一章……错了,是再旁观一次,奈何自己的小命要紧,于是他最终还是很识趣的没有掺和到这个话题中去。 一天半后。 理论组方面传来回复: 经过理论组骨干的详细推导,大于设计出来的构型没有错漏! 大于构型在紧急被列入国家最高机密的同时,氢弹应用相关的环节也被正式加入了交接棒组会的分配清单。 半天之后。 十月十七号下午三点。 组会正式召开。 不过这次组会的召开地点并不是在理论组的计算室,而是在徐云没怎么来过的一分厂。 早先提及过。 221基地有18个分厂,其中涉及到应用生产的主要是1246厂: 一厂区建有九个工号,主要承担核装置系统的研制和试验,核弹头等工作。 二厂区建有九个工号,主要承担高能炸药研制、生产试验和总体装配工作。 四厂区建有十个工号,主要承担环境条件试验研究。 六厂区是爆轰试验厂,主要承担爆轰试验、测量、安全、环境影响等实验。 中间的三厂区为炸药仓库,五分厂则是废品处理厂,算是衍生体系的一环,但和具体的生产没太大关系。 另外二分厂由于负责总体装配,所以路径上与外界是直接相连的,因此很多时候也会承担迎来送往的任务。 在过去这段时间。 徐云主要的工作地点在于理论部的各个项目组,顶多就是偶尔去六分厂……也就是爆轰试验场看看研究进度,所以一二四分厂确实没怎么来过。 基地的一分厂是一片占地面积很广的工业园区,其中可以看到不少大型的冶炼设备,有些建筑甚至有四五层高——徐云此前在基地见过最高的建筑也不过三层而言。 它对外的身份是【西海省第一机械厂钢铁冶炼中心】,也是整个221基地生产环节的心脏。 交接棒组会召开的地点位于一分厂左侧的一栋小楼三层,由于高度问题徐云上楼的时候还体验了一次人力吊篮: 他躺在一个巨大的簸箕里,三楼窗户边一群大汉喊着号子将他从地面提到了三楼,看起来跟螺旋升天似的…… 开会的这间屋子面积大概有上百平米,此时内部坐了大概有三四十号人,徐云约莫认识其中一半。 比如说原实验组的主任、化名王京的王淦昌。 又比如现任玉清……也就是原子弹项目组实验部主任、两道一星的功勋朱光亚院士。 另外便是一分厂的质量检查工程师王有庚、调度处处长王鹏等等。 徐云甚至还见到了不久前被调到基地的传奇女院士王承书,在之前串列式静电加速器的时候徐云曾与她有过一些交集。 不过剩下的一半徐云就不太认识了,毕竟如今基地的部门繁多,徐云不可能人人都喊得出名字。 但从这些人可以出现在这间屋子里就不难看出,他们一定是可以信赖的同志。 十分钟后。 眼见人都到的差不多了。 原子弹项目组实验部主任朱光亚便迅速站起身,环视了周围一圈,开口道: “好了,各位同志,请安静一下。” 唰—— 现场顿时落针可闻。 朱光亚则轻轻朝众人点头致意,说道: “各位同志,今天请大家到场的目的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没错,在理论部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原子弹的设计图纸已经正式出炉了!” 话音刚落。 啪啪啪啪—— 台下顿时响起了一阵自发的掌声。 虽然现场众人基本上都已经事先听说了这个消息,但在从朱光亚嘴里说出后,每个人的内心依旧不可遏制的爆发出了一股狂喜。 小半分钟后。 待掌声稍歇,朱光亚便又继续开口了: “而今天咱们召开这场组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具体落实零部件的生产任务。” “当然了,在分配任务之前,我还有一个好消息想要告诉大家,那就是……” 朱光亚忽然顿了顿,目光转移到了自己左手边的几张面孔上: “在很多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下,毛熊那边给咱们挖的坑……也就是气体交换膜的生产工艺,已经在五天前得到了修正!” “换而言之……” “如今咱们已经掌握了气体交换膜的正确生产技术,而且全程靠的是……国产理论!” …… 第649章 纯血国产交换膜! “如今咱们已经掌握了气体交换膜的正确生产技术,而且全程靠的是……国产理论!” ?! 此时此刻。 随着朱光亚这句话的出口。 整个“交接棒”组会现场的节奏,顿时肉眼可见的出现了些许停滞。 不过很快。 轰—— 这间会议室便如同被点燃的炸药桶般,瞬间轰然炸响,将原先凝固的空气吹散到了天边: “光亚同志,你说什么?” “老朱?504厂的气体交换膜突破了?” “朱主任,你说咱们用的是全国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