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页

    “这是什么意思?”

    “本阿哥就是工部理应与礼部一般拆分开来。”

    温和又平静的声音落在尚书熊一潇的耳边, 却仿佛是惊雷一般,震得耳朵嗡嗡作响。

    尚书熊一潇神情瞬间变了。

    难道有了研究所九阿哥还不满足吗?惊恐的尚书熊一潇警惕的盯着胤禟:“九阿哥!打从研究所开始咱们工部就已经被扒拉走了一大半的人,咱们工部那已是人丁稀少, 就剩下最后几株独苗苗了!”

    再拆, 再拆就直接宣告工部破产吧!

    尚书熊一潇哭丧着脸:“下官还想要皇上支援一些人呢!”

    “你们努力努力,坚持坚持。”

    胤禟拍拍尚书熊一潇的肩膀:“每年还有那么多国学院的毕业生和通过科举考试录取的学生……”

    户部尚书熊一潇打断胤禟的话。

    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苦:“九阿哥您不知道啊!不说科举考试三年才一回,就是那国学院的毕业生也是一等一的抢手货。说难听点咱们工部是六部最末, 就连学部也在咱们之上……国学院里真没几个学生最后能被我们抢到手。”

    工部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各种工程建设,包括水利、漕运、城市乃至于皇宫行宫别庄建设, 不说枪支火炮火车轮船也归属于其, 再往下就是瓷器、锻造、纺织业都归属于工部管理。

    这些东西都不够‘文雅’。

    没有别的几部高大上不说, 看起来更是泥腿子活计,又容易惹祸上身,可以说是八旗子弟最不喜欢来的部门。

    如今国学院毕业的学子都是过去八旗子弟学校的学生, 要改变这种想法起码还要好几年呢!

    工部尚书熊一潇越想越是心酸。

    他抹着眼泪直叹气:“九阿哥是不知道啊……咱们工部每年都试图多扒拉点人……这实在是太难了。”

    听起来惨烈无比。

    只可惜尚书熊一潇的哭诉非但没有引来胤禟任何一丝的同情和怜悯, 倒让他眼中的鄙夷越发明显了。

    胤禟连连叹气:“熊尚书啊熊尚书,你不懂汗阿玛的心啊!”

    尚书熊一潇微微一愣。

    他先是心生不服,紧接着想到九阿哥一直饱受皇上和太子宠爱, 这对皇上和太子心思的揣摩绝对比自己好上不知道多少。

    想到这里,尚书熊一潇心中一凛。

    他面色严肃,恭谨有礼地拱手抱拳:“下官还请九阿哥指教!”

    “熊大人知道开放海禁之事吗?”

    “下官自然知道。”尚书熊一潇毫不犹豫的回答。

    顺便他昂首挺胸的汇报起来:“自打去年正式开放海禁之后,前往广东福建等地经营的商贩增长速度极快, 而天津港也逐渐扩大规模,港口接待能力也日益达到巅峰,最近天津府尹还上书请工部加快速度,扩建天津港。”

    胤禟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还没等尚书熊一潇得意一秒,他话音一转又问道:“那各地港口收取的通过费?管理费呢?”

    “通过费?管理费?”

    尚书熊一潇一脸懵:“下官未曾听说过?这……怕不是归户部管理的吧?”

    胤禟恨铁不成钢的瞪着他:“这也给户部吗?这些费用应该由工部收入直接用于建设扩展港口使用,钱给户部那加班加点干活的工部官员的奖励呢?再去寻户部拨?”

    “可是这税收……”

    “这哪里算得上是税收?税收是针对洋行商行收取的,我说的费用那是港口费,比如港口建设费、港务费、货物保管费之类的。”

    琳琅满目的费用项目可是尚书熊一潇从未听说过的,他整个人懵在原处,禁不住结结巴巴的说道:“这……”

    “要到大清来做生意那总得给钱。”

    胤禟坦然得很,眼看着尚书熊一潇还犹犹豫豫他禁不住唠叨起来:“收了这些钱以后,就可以有更多进行海关检查监管的人员,还能对货物进行抽样检查,更好的管理、运营以及维护港口。”

    还未等尚书熊一潇回过神他又补充道:“至于对洋行商行的税收交给户部倒也不算什么了。”

    尚书熊一潇被巨大的数据量冲击得晕头转向,呆呆地重复着:“港口建设费、港务费、货物保管费……”

    “对。等等?你怎么这么惊讶?”

    胤禟的双眼逐渐大睁,难以置信的看着尚书熊一潇:“难不成这些费用连户部也从来没有收过吗?”

    全给免费用啊?

    尚书熊一潇下意识的点点头,脸庞到耳朵根都变得红通通的。

    胤禟惊呆了!

    那这些个月得少了多少钱啊?想想胤禟都觉得肉痛无比,他一跃而起,索性将尚书熊一潇挤到一边,坐在桌前挥舞着狼毫刷刷刷地开始写起自己的意见。

    尚书熊一潇:……

    他沉默许久以后走到九阿哥的身后,怔怔地看着胤禟书写的奏折内容,心里一阵百味横杂。

    要是按着九阿哥奏折上的内容来做……只怕工部以后将会变成让人挤破头也要进来的地方!

    钱简直会自己送上门!

    而这些自己居然从未想到过?尚书熊一潇心中是又羞又愧,直到九阿哥写完将奏折塞在他手中才回过神来:“这……这是?”

    “有没有要改的地方?”

    “下官看不出有何需要修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