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绝代宦爷在线阅读 -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一条鞭法(一)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一条鞭法(一)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一条鞭法(一)

    朝廷上下的明白人都知道,所谓“归政”是不现实的,小皇帝不可能接得过张居正的盘子,皇太后出面安抚张居正,向张居正坦言,皇帝尚且年少,未尽明了世事道理,归政之事,待皇上三十岁以后再谈,张先生还得继续为国家砥柱中流。

    刘赐为这归政之事也忧虑得紧,他深知此举不可行,他此前已经劝了张居正许多回。

    张居正叹道:“如今天下舆论滔滔,一人一口唾沫就足以把我张居正、把我张家一家老小全淹死,我是觉着如若皇上在朝堂上,这反对的声浪好歹能压下来一些。”

    张居正清丈田地,削减宗藩,整肃吏治,关闭书院之举,已经把全天下得罪透了,他也担心这反扑的声浪把自己淹死。

    刘赐说道:“你就别抱着这个幻想了,皇上不可能压得住这局面,眼下清丈田地还未完成,削减宗藩才刚开始,吏治整肃初见成效,边防才刚刚有所改观,你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张居正说道:“还有一条鞭法,刘赐,咱们开始吧。”

    刘赐料到张居正要说这个,他忧虑道:“这是最要紧的一步,眼下局面还未稳妥,是否这般仓促而行?”

    张居正断然说道:“刘赐,我时日无多了,我得在有生之年将事情做完,不能再犹豫了,这就施行吧。”

    刘赐此前已经掂量过这个状况,他思量片刻,说道:“一条鞭法,此前许多官员已经在各地实行过这个方法,咱们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同济会的官员在各地对这些办法也多有了解,这些办法的施行着实在各个地方都有显著成效。”

    张居正说道:“没错,赋役合并条编,按照不同地方不同情况,分别施行不同政策,绝大部分地方,一律合并为征收色银以抵所有赋役,但像苏、松、杭、嘉等江南盛产田粮之地,仍然以征收本色粮供给国库。”

    刘赐说道:“如若这般施行下去,赋税之策明了清晰,加之此前清丈田地的工作,大明的国库必定大为充盈。而且这是顺势而为之事,如今大明货币充盈,民间有大量白银,用折算白银收取赋役,能让民间经济更为发展。”

    张居正叹道:“刘赐,大明以农事立国,迄今二百年了,咱们却统一以银钱收取赋役,这在是违反了祖宗的规矩,我着实不知这是好是坏。洪武皇帝、永乐皇帝定了这套规矩,农事是大明之根本,这是有道理的,咱们背弃祖制,不知日后这天下走势会是如何。”

    刘赐明白张居正的忧虑,大明帝国以农事立国,这是确保天下安定最稳妥的法子,如今他们用银钱统一赋役,这是以营商的法子取代农事的法子,这间接地向天下表明,朝廷用银钱收税,不反对营商,这会让民间的商贸越发昌盛,这会打破大明二百年的安定格局,这在目前会缓解朝廷国库贫匮的局面,但是长远下去,不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至少在眼前看,对外洋商贸昌盛的江南一带远比西北、西南等地富庶,这会带来不同区域的发展变得不均衡。

    张居正笑叹道:“人无百年寿,却怀千岁忧。罢了,刘赐,咱们这就着手做吧,大明天下,将在咱们的手上变革一新。”

    ~

    从大明万历八年开始,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轰轰烈烈地推行下去,帝国不同地方实行不同的政策,但是绝大多数地方都以折收银钱缴纳赋税,在此前清丈田地工作的基础上,一条鞭法一经施行,就取得显著的成效。

    因为土地已经丈量清楚,这阻止了豪门大户的藏匿瞒报,再统一收取银钱,这让豪门大户难以偷漏税款,因此税赋被扎扎实实地收缴上来,以往豪门大户将苛捐杂税摊在百姓头上,而随着土地的明晰和税赋收取的简化,豪门大户再难做手脚,因此百姓的负担大为减轻,国库的收入显著地增加。

    同济会的力量在这“一条鞭法”的施行中起到重要作用,刘赐知道他们实际上是在对抗天底下的所有既得利益势力,这个过程艰辛而凶险。

    一条鞭法是张居正的最后一搏,他极尽自己的手腕全力地推行这一大策,历尽两年的推行,到了万历十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基本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大明的财政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太仆寺的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多达七八百万两,同时太仓的存粮可支十年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