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这你写得对不对?”

    “是我的字迹?怎么了?这是哪里不对?”

    她心里有些奇怪,这不写得挺好的吗?没问题啊?

    那略有点儿眼熟的襕衫少年:“我是问娘子你,这对联是不是你作的。”

    张幼双看了一眼纸上这“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对联,有些摸不着头脑:“这确实不是我写的啊。”

    这实乃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你你你你你!!”

    话音刚落,这略有点儿眼熟的少年一手指着她,蓦地瞪圆了眼,旋即又收回了手作了个悲痛欲绝的西子捧心状。

    其语气悲愤地像在指责负心汉,“你这个骗子!!”

    还有旁边这位仁兄!你清醒一点!你欣喜若狂的模样实在太惹人注目了!

    ……

    自觉在孙文赋面前折了面子,吴朋义咬牙切齿:“不是你作的你说什么你写的?”

    张幼双更茫然了:“我什么时候说是我写的了?”

    吴朋义气得一个趔趄。

    孙文赋颇为幸灾乐祸,又好笑又好气地拍了拍他肩头,“罢了罢了,圣人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与个妇人计较什么。”

    大清早跑来俩陌生人对你哐哐一顿指责,又一口一个“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张幼双面无表情地绷紧了一张脸。

    说什么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呢?怎么还搞上性别歧视了?今天你姑奶奶叫教教你啥叫女权主义的铁拳。

    张幼双看了眼桌上的字,突然恍然大悟:“你觉得我骗了你?”

    吴朋义悲愤地:“我看娘子一手好丹青,也不像是腹中空空没墨水的,为何偏要作这欺世盗名之辈了!”

    擦——所以穿越之后她的被动技能就是“百分百被误会成文盲”吗!

    “谁说我腹中没墨水了?”

    张幼双恶向胆边生,恶狠狠地咬了咬山楂丸子,一抹嘴,一拍桌,豪气干云。

    吴朋义气忿忿脱口而出:“既然如此!那我问你,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何解?!”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出自《论语·阳货》,原句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不孙,远之则怨。’”

    张幼双长吁了一口气,好巧不巧,她之前在家里乱翻她爹的藏书,正好翻到过邢昺的《论语注疏》,释为“此言女子,举其大率耳,若其禀性贤明,若文母之类,则非所论也”,其意说的是像文王母那样贤明的女子不算在内。

    当时张幼双总觉得怪怪的,怎么说,有点儿像小粉丝在给什么小偶像洗白。

    对于孔老先生这句话,有人觉得孔夫子这在搞性别歧视。有人说这“女”其实通“汝”。

    朱熹则解释成“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

    还有人说,孔夫子说这话的时候压根就没想那么多,纯属发个牢骚,结果就被弟子记了下来,讨论了上千年。

    老实说,张幼双是同意第三种看法的。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

    不联系时代背景说这话都是在耍流氓。

    要知道这话是孔子在离开卫国之后说的,“养”为对待,此句是为告诫人主,内忧外患,慎之于早。

    三下五除二地将嘴里的山楂丸子咽了进去,张幼双恶意森森地直接就引了清代八股文名家王揆的破题。

    于是,吴朋义和孙文赋就眼睁睁地看着面前这少女,摇头晃脑,不疾不徐道:“圣人论女子小人之难养,欲人主慎之于早也。”

    这是破题。

    顿了顿,又道:“盖女子小人养之不得其道,故近与远皆有其患,慎之于早而又何难之有哉,且为国家者非外患之可忧,而内患之足虑;非有形之患之难治,而无形之患之不易以防也。”

    嗯嗯嗯?!

    吴朋义和孙文赋俱都呆了一呆。

    尤其是吴朋义,他问这话本来就是随口提的。但张幼双竟然拿它整出了个破题!

    破题啊,这可是八股啊,这姑娘竟还会作八股文?竟还破得如此新颖醒目?

    已知八股是“代圣贤立言”,这就要求作者必须要细细揣摩当时圣贤的心理状态,联系时代背景,设身处地的体会当时圣贤的思想,模仿着圣贤的口气来作文章。

    又知孔夫子是在卫国受了气之后,离开卫国后说的。

    此前还说出过那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名言。

    可想而知,是被卫国君沉溺美色轻信小人给气得不轻。于是就有了上述这番“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不孙,远之则怨。”的感慨。

    王揆写道,这话不是说孔老先生突然砰砰砰朝着全体女同胞开了一顿地图炮,这女子与小人指的其实是宫中这些美色惑人的后妃与奸佞之辈。

    他们“彼非有才能之可用,亦非有忠信之可凭。其始见以为不足畏也,而挟人主之势,则邪正混而威福移;其始见以为无所能也,而邀近幸之私,则谗衅生而祸患起”。

    刚开始你觉着他们没啥大不了的,但其借人主势狐假虎威,能颠倒黑白,威福移于臣下。

    刚开始你觉着他们没啥能耐,但他们偏偏借着与人主走得近关系好,进谗言致使王朝祸患横生,内忧迭起。

    看着面前这其貌不扬的姑娘,吴朋义与孙文赋齐齐一怔,脑海里齐齐蹦出“我操”两个大字来,差点儿就给跪了。

    说得好有道理,我竟不能反驳。

    第7章

    从他问出这话,到这少女破题有半炷香的功夫吗?

    怕是半柱香的功夫都没有,这是何等凶残,又是何等恐怖如斯的存在。

    且不说孙吴二人是何等我操了,话说另一头。

    这城隍庙附近的酒楼里却坐了两人,身份都是不凡。

    其中一个叫赵敏博,正是这越县的知县。

    另一个约莫二十七八的年纪,生得身材高大,相貌端正,鼻梁尤为挺且直,一副风尘仆仆的疲倦模样,两只眼睛倒好似秋霜玉刃一般,眉心皱纹许是因为常年忧思过甚,比同龄人要深刻不少。

    男人大马金刀地坐着,穿着件直身,灰扑扑的几乎看不清本来颜色,这宽大的衣摆顺势垂落了下来,隐约可见内里这贴着劲瘦腿线的黑色的半旧长靴,皂色的鞋面上泥点子累累。

    单看打扮倒像是个沉默卑贱的白身人。

    可赵敏博堂堂一方知县,半百的年纪了,对上这将将而立之年的男人却不敢掉以轻心,恭敬尤甚。

    两人面前搁着肥鹅烧鸡,荔枝腰子,生烧酒蛎,各色的糖霜果子,并一壶陈年好酒。

    男人动筷箸不多,赵敏博把酒来斟,这才多吃了几杯,席间很是恭肃谦逊的模样。

    原来这风尘仆仆,难掩倦容的男人却是白龙鱼服,隐姓潜名的。

    此人姓俞,单名一个峻字,实乃当今的户部尚书,真正的正二品大员,如今总督江南治水事宜的封疆大吏。

    东南水患泛滥成灾,吴淞江中下游和黄浦江下游河道淤塞,朝廷特地委派这位来江南筹划治水事宜。

    来了之后,疏洩河道,建坝蓄水,忙得像个抽不开身的陀螺,每天灰不溜秋的,布衣徒步行走于田野阡陌间,往来于河道堤坝上,日夜经划,与民同锅同寝,昼夜辛劳,常常是披星戴月的回来,不到天亮,又套了草鞋,披星戴月地走了。

    这一年下来,弄得是灰不溜秋,整整黑了仨度,丢在田间地头,与百姓们厮混在一起,愣是叫人不敢认这位灰不拉几,黑不溜秋的就是那大名鼎鼎的俞尚书。

    要说俞尚书,朝野上下凡提到这位的,谁人不竖起个大拇指。

    这当今的圣上啊那就是把他当儿子给一手带大的。

    万岁爷对不住他。

    他俞家上上下下,满门都是个忠烈刚正的刺头性格,就因为这个,给他家招来了灭顶之灾,父兄皆死在了诏狱里,只剩了个看门的老仆和俞峻这一根独苗。

    从小,他就靠翻阅着父兄祖辈遗下来的家训笔记长成人的。

    皇帝后来觉得对不住他,就把他留在身边照顾。

    长大之后,还是和祖辈一脉相承的刺头性格,鲠正风骨,又犟,又傲,又直。

    搁其他人身上,圣眷隆宠,早就招来了储君忌惮。

    但这位他不啊,这位格外会做人,当今东宫那位也服他。

    这倒不是因为他多圆滑,多会见风使舵什么的。

    主要是他直,将户部这些钱粮杂务搭理得井井有条。

    又是个冷面无情的铁面财神,这宫内的开支、水利兵防所需的钱财都经他一人之手,一项一项,事无巨细,精心核算,不该批的钱是一文也不批。

    能砍就砍,能剩就剩,一分钱掰成两分钱来花。

    有这位财神爷坐镇,大梁朝的国库是日渐充盈,替大梁他老陈家攒下了不少丰厚的家底。

    皇上离不开这位,储君日后继位也得依赖这位帮忙管这偌大的家业。

    据说俞峻他从小就过目不忘,多麻烦的数目,他不用算盘一口就能报出来。

    争弄权柄他从不参与,倒是在党争倾轧之下救过不少朝野清流,两边儿都得罪过人。

    非止如此,这位还敢在午门的廷仗下截胡。

    需知这位万岁爷性子急、爆,又轴,有时候性子上来了要打死几个,自己说完都后悔。

    奈何这天子的话是能说反悔就反悔的吗?皇威何在?

    于是一手扶着乌纱帽,一手骂着“狗阉党”就被拖了下去。

    当然后来言官御史以屁股开花为荣,作为政治资本铆足了劲骗万岁爷赏的这几棍子也是万岁爷没想到的了。

    总而言之,万岁爷吩咐下去“用心打”的,都能被这位给截胡下来。

    回过神来,万岁爷是又好气,又好笑,又是后怕。

    有俞峻帮着补衮,万岁爷也就着俞峻给的台阶顺坡就驴地下了,又叹了口气,对左右说,知我者,也就这刺头了。

    话说回来,这次俞峻他幸不辱命,百年水患终于得以平息,治水有功,眼看着不日就要回京覆命。

    赵敏博特地挑了个良辰吉日,在此设宴与他话别,也不说政事只说些闲白话。

    两人临窗而坐,这是个好位子,足将城隍庙附近的风光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