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帝国风云在线阅读 - 第137章 火急火燎

第137章 火急火燎

    一九一六年三月三十日,美国海军正式宣布’,南卡罗来纳”号等八艘战列舰退役。

    以大战的标准衡量,这八艘战列舰早就落后了。拿舰龄最短的“阿肯sè”号来说,其十二门十二英寸主炮仅勉强算得上及格,最厚处只有二百七十九毫米的主装甲带甚至比不上某些战列巡洋舰,二十一节的最高航速更是远低于新式战列舰的标准,此外过小的排水量也使其不具备改造潜力。“阿肯sè”号如此,另外七艘战列舰就更加糟糕了,

    根本不具备与新式战列舰抗衡的能力。

    问题是,这八艘战舰都远没有达到设计服役年限。

    “阿肯sè”号在一九一二年九月建成服役,即便是舰龄最长的“南卡罗来纳”号也只服役了六年。即便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标准,这八艘战列舰都在最佳服役期限之内,离退役还早得很。

    四月一日,英国皇家海军就急不跌的找上门去,提出购买这八艘战列舰。

    因为早就策划…好了,所以美国海军立即答应了下来,只是开出了一个非常高的价格,即英国必须再现金购买这些战舰,而不是像之前提到的那样,用海外殖民地做抵押,租借这几艘战列舰。

    问题是,英国的国库早就被清空了,根本拿不出现金。

    为此,英国当局不得不找到美国的银行家,提出用海外殖民地做抵押获得贷款,然后购买战舰。

    可惜的是,美国银行家对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根本没有兴趣。

    谈到最后,还是美国联邦政府出面,即以政府担保的方式让银行为英国提供贷款。说得简单一些,如果英国没有偿还贷款,那么美国联邦政府就得替英国偿还贷款,而英国拿来抵押的海外殖民地则归属美国联邦政府。

    四月十四日,美国联邦政府、英国政府与huā旗银行、摩根银行、

    帝国银行等三家美国银行签署了联合担保贷款协议三家美国银行正式向英国政府发放了二十亿美元的贷款,为英国提供了购买战舰所必须的费用。事实上,这笔钱根本没有划到英国政府的账户上,而是直接进了联邦政府的预算之中,并且在月底就落到了美国海军的口袋里面,成为建造新式战列舰的启动资金。

    英国拿到战舰,事情还没有结束。

    原因很简单英国皇家海军没有可以操控这些战舰的官兵。因此,英国还得设法在美国招募一批志愿军人。

    所幸的是美国没有法律禁止本国公民为其他国家作战。按照美国的法律,只要美**人正式退出现役,就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其他国家服役而且属于个人行为,与美国没有直接关系。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海军中,有不少英格兰后裔。

    到四月底,英国联邦政府在美国招募到了数千名志愿军人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当月申请退役的美国海军官兵。

    五月四日,英国皇家海军在纽约港举行了“新舰队”建军典礼。

    英国如此火急火燎,与欧洲大陆上的战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月底,德军占领整个凡尔登地区,在两个多月的凡尔登会战中,用不到四十万人伤亡的代价,歼灭了近一百万法军与近三十万英军取得了开战以来在西线战场上最为重大的胜利,一举打开了通往巴黎的门户。

    凡尔登会战结束之后,霞飞被法国当局解职。

    问题是,撤换总司令并不集扭转战局。

    这个时候,法国当局考虑的不是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而是能否体面的退出战争。当时连法国总统都深信,德军肯定能在年底之前攻占巴黎,法国要么流尽最后一滴血,要么在鲜血流干之前投降。

    显然,法国投降,英国也别想占到便宜。

    五月一日,博纳一劳宣布辞职,由劳合一乔治组建联合政府。

    当天,劳合一乔治就宣布,将在一个月之内,把赴法的英国远征军增加到三百万,并且在接下来的半年之内,再向法国增兵三百万。随后,劳合一乔治向法国提出,在西线组建具有实权的联军司令部,并且答应由法军将领担任司令官,只是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必须获得一个恰当的职位,比如联军参谋长。

    必须承认,劳合一乔治做了最该做的事情。

    英法联军在西线打不开局面,不是联军兵力不如德军。要知道,在俄国比败前,联军一直掌握着兵力优势。最大的问题,就是英法两**队无法有效协同,几乎每一次大规模会战都是各打各的,给了德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支持劳合一乔治。

    当时,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弗伦奇就坚决反对让法国将领指挥英军作战。

    结果,五月中旬,劳合一乔治就让弗伦奇下课了,并且任命弗伦奇的副手,英国远征军参谋长黑格为远征军总司令。

    可惜的是,这一系列的人事调动,并不能改变英法联军被动挨打的局面。

    甚至可以说,只要等德军调整过来,向巴黎进军,法军就会再次战败,并且在失败之后丢掉巴黎。

    这个时候,英国在海洋战场上的表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当时英国已径与美国达成秘密协议,只要英国能够夺回北海与北大西洋的制海权,再次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实施全面战略封锁,美国就以协约国身份参战,并且保证在参战后的三个月之内,向欧洲派遣五十万地面部队。此外,〖日〗本会不会参战,也将由英国皇家海军的表现决定。

    由此可见,英国要想挽回败局,首先就得在海洋战场上取胜。

    五月四日这天,还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从朴茨茅斯出发的十二艘轻巡洋舰抵达了百慕大群岛,二是公海舰队离开了威廉港。

    三天之前,也就是五月一日,冯承乾就在威廉港下达了战备令。

    在此之前的三个多月里,公海舰队的主力舰没有出海,只是派遣一些轻巡洋舰等中小型舰艇进入北海执行侦察任务。按照提尔皮茨的部署,所有执行破交任务的战舰都转移到了基尔港,编为远洋舰队,由斯佩中将指挥。这么做,主要就是减轻公海舰队的作战负担,让冯承乾专心对付大舰队。

    冯承乾的目的极为明确:阻止新舰队回到英国本土。

    到这个时候,大舰队与公海舰队基本上恢复了元气。在斯卡帕湾内,能够出海作战的主力舰已经达到二十一艘,即十八艘战列舰与三艘战列巡洋舰,其中一艘是三月份才建成服役的“厌战”号。公海舰队这边,主力舰为二十艘,即十五艘战到舰与五艘战列舰,其中旗舰是四月初才服役的“拜仁”号。

    显然,大舰队与公海舰队的实力旗鼓相当。

    如此一来,如果算上新舰队的八艘战列舰,大舰队就将超过公海舰队,而且获得绝对的兵力优势。

    甚至可以说,公海舰队再也不可能超越大舰队。

    毫无疑问,这是冯承乾、帝国海军、乃至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无法接受的结果,也就必须阻止新舰队返回英国本土。

    只是,冯承乾没有把问题看得这么简单。

    不管是打击大舰队、还是对付新舰队,目的都是一样的,即阻止英国皇家海军再次获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如此一来,打击大舰队与拦截新舰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都能达到这个目的。

    正是如此,冯承乾在率领公海舰队出港之前,制订了两份作战计划。

    一份针对即将横跨北大西洋的新舰队,另外一份则针对很有可能前去接应的大舰队。

    从军事上讲,冯承乾更希望与新舰队交战,因为他可以用公海舰队的二十艘主力舰毫无悬念的击败、甚至是全歼新舰队,而且不会因此丧失作战能力,也就能够继续对大舰队保持较高的压力,使英国皇家海军难以在短期内解除帝国海军的全面封锁。可是在政治上,迎战大舰队的意义更加重大。

    既然不好选,冯承乾也就没有做出选择,而是决定先看看情况再说。

    公海舰队出海,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五月五日凌晨,在获得确切消息之后,复出再次担任大舰队司令官的杰利科就登上了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率领大舰队出发了。

    虽然劳合一乔治给他的任务是去拦截公海舰队,但是杰利科非常清楚,如果在北海与公海舰队决战,他占不到半点便宜。只前的数次海战已经证明,在北海这个“小澡盆”里,公海舰队的表现优于大舰队。

    要想打败公海舰队,就得抓住公海舰队的弱点,打一场对大舰队有利的海战。

    现在,杰利科手里正好有这样的机会。

    关键就是,公海舰队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弱点,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根本无法弥补与解决这个弱点。

    这就是,公海舰队的主力舰的续航能力都严重不足,而且在比大西上没有海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