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县令夫人不好当在线阅读 - 第83页

第83页

    二十几个衙役往那一站很有气势。

    百姓见官怂,别说二十人,两个人他们都不敢正眼看。

    下河村的一位老者忍不住颤抖着说:“大人饶命啊,我们是被逼无奈。”

    齐康冷哼,“好一个被逼无奈,聚众闹事,意图强抢他人财物,你们没把大周律法放在眼里,没把本县令放在眼里,按律都该定罪。”

    有人硬着头皮狡辩:“沈瑜有粮,不能不顾我们的死活,我们为了活命何罪之有。”

    齐康厉声道:“她有你就抢?哪有这般道理。我派人把你家里粮食银子都拿了,你可愿意?”

    那人不敢再说话。

    “再者,还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为何要这般行事?”

    “今年赋税我已向上面申报全部免除,家里没粮的可以去县衙购买,大可不必做这等强盗之事。这几日县衙的告示已经发下去,你们应该也都得到通知,只要大家好好种下一季,等到来年春天,粮食不就有了吗?”

    人群里有人小声嘀咕,衙役头儿训斥,“嘀咕什么呢,有话大声说。”

    于是有人大着胆子说:“种二茬能行吗?我们没种过。粮食都不够吃,哪里还有种子种啊?”

    齐天高声对众人说:“稻种由县衙先垫着,明天收了再还,明年若是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县衙颗粒不要,这等好事你们还等什么?没种过不要紧,现在开始种,不种就永远都是没种过。”

    “过几天粮种将发到村里,每家每户按亩数领取粮种,这是命令,每家必须种,都听明白了吗?明白了就都回去,不要再来,沈瑜的稻谷是县令大人暂存在此,与她本人已经没有关系了,再敢来闹事按律治罪。”

    “散了、散了,都赶紧回家翻地,种田去!”衙役驱赶闹哄哄的人群。

    有人心有不甘,但也不敢与县令争抢,只能遗憾的走了。

    等人都走了,齐康本想训沈瑜几句,但看她低眉顺眼一脸讨好,不但给他撑伞,还把他手里的扇子也拿过去给他扇,气也消了大半。

    但他还是忍不住说几句:“就说让你留点儿够用就好,你偏不,你是嫌你这屋子贼招的贼少是吧,今天要不是我来,你打算怎么办?把你能耐的。”

    “我错了,我是不是给你添麻烦了?对不起!”沈瑜认错态度良好,他知道齐康正在为推广二季水稻的事情忙。

    “哼,你还知道,留下种子,剩下的我全部拉走,改天把磨好的米给你送来。”

    就这样,到手没几天的稻谷又到了齐康手里,只留给沈瑜几担种子。

    第49章 二季水稻   论样貌,她虽然不丑但也谈不……

    再说那五亩小麦, 沈家给的地本就不好,是山坡地,山地遇旱不绝产就不错了。

    但那五亩小麦种子也是经过了系统改良升级, 即便干旱产量也达到了三担。

    小麦脱粒晾晒后沈瑜把它们全放进系统, 齐康现在眼里都是水稻,还没注意到她的那点麦子。

    两季种植, 水稻能种, 小麦自然也能种, 只是小麦与水稻不同,小麦的分蘖期气温太高不行,种植时间需要推后。

    二茬小麦应该算是冬小麦, 只不过本地冬季气温也没多低。

    不管什么时候种良种都是大问题,如果还用本地自产的种子产量还是地, 能不能发芽都是问题。

    齐康不知道, 她得提前做好准备, 等合适的时机把麦种交给齐康。

    稻谷拉走的第二天,城北几千驻军来到锦水川把水稻秸秆、根茬清除到田外,再把地给翻了。

    甚至都没用沈瑜操心, 等她去锦水川看时,地已经翻好,就等着育苗移栽, 别提多省心了。

    礼尚往来, 沈瑜答应春季这波稻谷收获后将赠送一部分给驻地守军。沈瑜答应给守城军的稻谷齐康已经兑现,这些人自然是高兴的。

    没有停歇, 沈瑜就开始了下一季的稻苗育种。

    但这次小河村的人都不肯收钱,家家户户几乎都出了人,原因是大家要学习育种。

    锦水川的成功摆在眼前, 事实证明沈瑜的育苗移栽法比他们撒种的老办法有用,而且是非常有用。

    不只是小河村,齐康已经下令,全县每个村子都要选几名代表来学习育种,回去后再由这些人教村里其他人。

    一天时间,沈瑜就完成了育种。但沈瑜也没闲着,有人还是不懂或是做的不正确,齐康让她亲自去指导。

    育苗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村为单位集中育苗,就是在村子靠近水源的地方全村一起育苗。另一种就是每家每户在自家园子或院子里育苗。

    开始时,还有人不肯,齐康直接把人带走关进县衙大牢。并故意把消息扩散,至此全县都知道县令大人说一不二不能得罪,哪还有敢违抗。

    水井水车县衙出钱,稻种县衙给的,怎么种沈瑜教的,仔细算算他们也没损失,如果真成了呢?

    于是在齐康的严防死守下,二茬水稻终于算初有成效。十天后,锦江县的水稻育苗接近尾声。

    这十天,县衙的衙役和大部分守城军都被派到下面监督育种进展。

    所以说,几乎是齐康拿着小皮鞭赶着全县百姓抓紧时间翻地、育苗。

    最让人高兴的是干旱了几个月终于下了一场透雨,干裂的土地获得滋润,干涸的江水又奔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