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清穿十二
苏青霓将西门越留在自己的屋子养伤,有琥珀帮忙做掩护,再加上苏青霓对自己院子里面的把控,苏家的其他人都没有发现西门越。 西门越自从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后,之后就再没有跟苏青霓和琥珀说话。他想是怕苏青霓这个聪明的女人从自己的话中听到蛛丝马迹,察觉到兄弟们的踪迹,然后告诉她的父亲从而害了兄弟。 苏青霓猜出西门越的想法,只是笑笑,也没有逗西门越说话。反正她已经知道陶兴业和狄和亚等人躲在哪里。 苏青霓让琥珀暗中盯着吕家,有什么情况就汇报给自己。 琥珀通过下人之间的交际得到了好些吕府的消息,将消息中的线索汇集在一起,苏青霓猜出了整件事情的大致经过:狄和亚等人这次来德阳城是为了营救天地会中的一位高层。这个高层由京城来的高手押送回京城,半路会经过德阳城。不过他们这次营救行动早在朝廷高手的算计之中,狄和亚等人中了圈套,好些人受了伤,而西门越是受伤最重的,因此才会与跑在前面的狄和亚等人分散了。西门越支持不住,翻墙进了苏府,还躲进了苏青霓的院子。 狄和亚等人则是躲进了吕府。吕莹的祖父吕之山暗中跟天地会的人有联系,也是支持反清复明的。收留了狄和亚等人后,吕之山明白朝廷高手绝对不会放过狄和亚等人,这是一个最好抓捕他们的机会,只要将城门都守住了,就能够瓮中捉鳖。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将狄和亚等人送出城。只要出了城,天高地远,朝廷高手便难以抓住狄和亚等人了。‘ 只是——要如何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将人送出城呢? 于是,吕之山选择了结束自己的性命。反正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活着也是熬时间,不如用他这条老命换年轻人们的出路。 七日后,吕府出殡,狄和亚等人混在出殡的下人当中出了城。因为吕之山的名望,官府并没有为难吕家的人,让狄和亚等人成功逃离了德阳城。 琥珀一直注意吕家的动静,将狄和亚等人逃走的经过汇报给苏青霓。 苏青霓坐在自己屋子的贵妃榻上听的汇报,西门越自然也能够听到琥珀的话。听到兄弟们都逃走了,西门越长长地松了口气。 苏青霓听到出气的声音,轻笑一声。 或许不用担心自己说话会害到兄弟们了,西门越不再沉默,出声道:“你笑什么?” 苏青霓收了笑,道:“没什么,只是觉得你们的兄弟包括你在内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一群成不了事的人,只能被官府追得如同丧家之犬,不断逃避。想要推翻清廷,无异于痴人说梦。” 西门越怒道:“我们才不是丧家之犬!我们拥有伟大的报复,只要我们不放弃,终能有一天推翻清廷。你才是满人的走,跟你父亲一样,是满人的走狗。” 苏青霓没有因为西门越骂自己而生气,淡淡地道:“我不过是实话实说。你们这些反清复明的组织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领导,最终只会被清廷一一击破。你们的所作所为,又为清廷造成了怎样的损害?不过是一点点小麻烦罢了。而且好些时候对清廷没有多少的损害,反而损害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么看来,你们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群暴民才对。” “你才是暴民!”西门越愤怒无比,如果不是自己的伤害没有好,他很想跳起来打苏青霓的嘴巴一巴掌。 苏青霓横了西门越一眼,继续道:“不是暴民是什么?只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只会给普通百姓带来麻烦,不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教授他们谋生的本领。你们除了打打杀杀,还会什么?你们只知道窝里横,眼光短小,只会找清廷的麻烦,有没有看到西方的那些国家早就对清国产生了觊觎?若哪一天清国乱了,还不等你们恢复明朝成功呢,那些西方国家就趁乱攻入清国……” “什么西方国家,你不要危言耸听。”西门越怒哼道。 “连西方国家都不知道,你们的见识果然太短浅了。”苏青霓摇头,一副“孺子不可教”的鄙视表情,让西门越气闷不已。他决定了,等伤好了以后一定要了解一下西方各国是什么,他们是不是真的对华夏大地有觊觎有危害。 苏青霓看到西门越的这副表情,嘴角微微勾了勾,道:“你想了解西方,最好亲自其西方了解一下。否则只能了解到表面上的东西,根本没有用。” 西门越冷哼一声,听进去了这句话。 苏青霓嘴角的弧度更大了一些。将西方列强的狼子野心分别告诉了清廷的皇子和反清复明的一员,不管最终谁会胜利,胜利者都不会忽视西方列强的危险了吧? 半个月后,西门越的伤好了,苏青霓将其赶出了苏府。此时朝廷高手已经离开了德阳城,德阳城早已经解禁。 西门越回到天地会,见到了众多的兄弟们。 兄弟们为西门越能平安归来高兴,询问西门越是如何躲过朝廷高手的追捕的。西门越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说出苏青霓的身份,只说自己是被一位同样有着“反清复明”想法的人也救的。 西门越简单诉说了自己被救的过程,向兄弟们提出了西方列强的问题。 这些兄弟们跟西门越之前都不知晓西方国家,一些知晓的,也不觉得西方国家能够对清国造成什么危害。只有一两个曾经跟罗刹国人接触过,知晓西方火器的厉害,对西门越提出的问题有所深思,而大多数人则认为西门越危言耸听。 西门越想起苏青霓对他们的嘲笑,说他们是一群目光短浅之辈,如今看看不以为然的兄弟们,西门越忽然觉得苏青霓的话也许有些道理。跟着这么一群人混,真的能够推翻清廷吗? “我想去西方国家,亲眼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