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页

    以如今的大清社会情况来说,要废除科举是不切实际的,是动摇统治根基的行为!

    朝臣们听到太子宣布,还当他是开玩笑,如同此前太子与他们商议政令时,有商有量的提出假设,于是纷纷进言。

    “科举制若是废除,国家的选官制度将变得混乱,会使得朝廷对各地的掌控力量减弱,从而引发出各种问题啊殿下。”

    “如今各地学堂初初建立,还未有遍地开花之局,积累底气亦不足以使得大清渡过废除科举以后人才断层的局面。”

    “科举若非,孔孟之道何存?又有何制可替换科举之制?!”

    然而胤礽并没有对他们开玩笑,他很认真地将要废除科举制度的政令传达下去。

    “孤不是来与你们商议的,而是来通知你们的。”

    惊天巨雷砸在朝中,太子连废除科举制的一系列章程,推行新型教育方式,废除的理由皆已想到位了。

    在场有多少是科举之制选拔上来的官员?!又有多少人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圣人之言熏陶?

    “殿下,万万不可这么做啊!”

    张英与熊赐履齐堵住了胤礽的去路,四大太傅齐出,皆纷纷站了出来。

    各部院大臣群臣激愤,宰相们纷纷撸袖子,誓要阻止太子的妄行。

    胤礽在这儿煽煽火,那儿吹吹风,他大力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落后,八股取士方式在禁锢文人的思想,阻碍大清未来的发展。

    太子与满朝文武皆对上了,不管是他的自己人,还是他的敌人,全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所有人都在喊着不可以,而太子偏要一意孤行。

    矛盾犹如被点燃的炸药,顷刻间爆发而出,底下朝臣闹罢工,闹绝食,太子招来禁军、銮仪卫将人给绑了,逼着人按头劳作。

    其他阿哥们看到这一场闹剧,面面相视。

    胤禷:“他是认真的?”

    胤秅则道:“也许只是试探。”

    胤祉忧心忡忡,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太子二哥,太子二哥将京师大学的建立任务交给了他与朝臣来做,京师大学的诞生,难道不是对国子监的冲击吗?!

    所以,太子二哥他是认真的,他即使这一次失败了,未来他也一样会下手去彻底废除科举制度。

    【啊啊啊,虽然科举制度的改变是历史必然,可大朋友迈开的步子太大了,需要许多年的积累才能达成的事情,你怎么现在就提出来了!废除科举制度,不是大清社会上下能够接受的,大朋友会折腾亡国的!】亡国倒也不至于。

    胤礽面对堵自己的朝臣,一张张熟悉又焦急的面容,还有满面怒容的太傅们,他歪了歪头:“孤心意已决,你们来堵孤有何用?还不去请汗阿玛出山?”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悟了。

    好啊!这是要逼皇上出山收拾自个儿呢!

    “不如我们一起去找汗阿玛。”

    胤礽提议道,带上了前来堵他的群臣,一同往昭仁殿去。

    胤礽一如既往的吃了个闭门羹,他不慌不忙地对昭仁殿内的康熙道:“汗阿玛您出不出来?儿臣知道您在里头。您再不出来,儿臣就真把科举制给废了。”

    注意了,这次不是演习!

    群臣激动地高声恳请康熙出面主持大局,那势头,颇有若康熙不出面,则立刻拼死上谏血溅当场的感觉。

    康熙:“……”

    拳头硬了。

    第319章

    弘晳听见胤礽在外头呼唤康熙,小心翼翼地问他:“皇玛法,外面来了好多朝臣,要不还是开门去吧?”

    康熙低下头,镇定地问弘晳:“儿子不听话,一再来撩拨朕的怒火,应当如何?”

    弘晳懵懵懂懂地说道:“阿玛说,宝宝不听话,一定是因为揍的还不够狠。”

    外头如杀猪般嚎叫,凄凄惨惨地恳请皇上出面,康熙还有闲心与弘晳聊天:“哦?保成打过你屁股?”

    弘晳摇了摇头,摸了摸自己的小屁股:“阿玛每次要揍的时候,宝宝都逃了。”

    胤礽佯装要揍他小屁股,弘晳就知道自己犯了错惹阿玛生气了,溜得比兔子还快,下次再出现在胤礽面前的时候就会主动承认错误,可谓是求生欲极强了。

    因为他的“识时务者为俊杰”,至今还未感受过被打屁股的滋味。

    康熙教育弘晳:“朕是汗阿玛,是九五至尊,若太子稍加威胁朕就出面而去,朕的颜面何在?朕之威严何在?”

    弘晳看看外头,再看看康熙,好奇地问道:“那,不理他们吗?”

    可是外面好像很严重的样子。

    康熙置若罔闻,闭上眼道:“朕之太子,不会拿江山社稷来开玩笑。”

    正是因为这一种信任,使得康熙并未走出去,而是静候其变。

    他并不认为这是太子唯一逼迫他就范的手段,父子之间交锋才刚刚开始,哪儿有一上来就认输的道理?

    “朕做下决定,轻易不会更改,”康熙教导弘晳:“君无戏言。”

    科举制度不会废除的,只要他不出面,待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太子自己就会为了江山社稷而率先认错,如今朝中情绪还未到达巅峰,不过试探尔,康熙心如明镜,因而不慌不忙。

    正如胤礽料准了康熙,康熙也料准了他的动作。

    世间再也没有人如康熙这般了解胤礽,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