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
书迷正在阅读:我直播做美食暴富[星际]、反派总在开导我[穿书]、将军她今天掉马了吗[星际]、穿书后,我嫁给了表哥、炮灰假千金不玩了[穿书]、穿进豪门做咸鱼[星际]、被渣后我成了所有人的白月光、三人荒野、校草不是女扮男装吗、穿进狗血文弱受成攻了
“爹又不是不知道她什么意思。”季岚熙吹了吹指甲,抬眸说,“他是宮里多少年的老人儿精呢,只不过小泥鳅翻不出什么风浪来罢了。” 书中也是,季岚熙在原著中娇纵,远不像现在这么受宠,季盛见她不成材,找来沈婉若来打磨她的性子,只是后来大失所望,嫁给肃王之后两人父女缘分也就尽了。 满枝进来通传,“大姑娘,沈姑娘来给您请安。” 季岚熙含笑道,“来的正好,传吧。” 沈婉若身着湘色藤纹蜀锦大袖衫,鬓上松松插了枝衔珠猫眼步摇,浑身上下清丽非常,一见到季岚熙便深深福身,“妹沈婉若,见过大姐姐。” 季岚熙虚虚一扶,笑容依旧,“妹妹请起,满枝,去给沈姑娘拿一个圆凳来。” 沈婉若坐下后,一双美眸望了过来,眼里满是孺慕,“我在入京的时候就听说,季家大小姐是盛京第一美人。没想到今日一见,竟是个神仙般的姐姐,妹妹心里欢喜极了。” “都是浑名儿罢了。”季岚熙懒懒道,“妹妹这般好样貌,真如宋子渊笔下的神女一般,我看洛水的十分神韵,有八分被妹妹取去了。” 两人你来我往一番,也算个宾主皆欢。 沈婉若不安地绞了绞手中的帕子,“妹妹听干爹说膝下只养着姐姐一人,干爹疼姐姐呢,特意接我给姐姐做伴,只是我出身不好。还望姐姐不要嫌弃。” 她现在倒学的乖觉,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 季岚熙只拨开一只石榴,红色的浆水在贝齿中炸裂,宛如鲜血一般,笑吟吟地说,“我这人到不在乎这些俗名,妹妹这一路上有什么好玩儿的事,尽给我讲讲吧。” “是了。”沈婉若又起身行礼,这才说,“我这里倒有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奇事。听说淮安有一小庙,庙前有一颗大柳树,一个书生进京赶考,夜深了便想到树下歇息一会儿… …” 她又说了一刻钟,直说的口干舌燥,讲的故事正是季岚熙前世《聊斋志异》里的一出聂小倩。 待沈婉若说道黑山姥姥与燕赤霞大战时,身旁的满枝 实在是忍不住了,“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沈婉若停住话头,微微蹙眉问,“这位姐姐是怎么了?” 季岚熙不动声色,手指不住地敲击桌面,笑着说,“丫头不懂事,妹妹快讲吧,我正听的有趣呢。” 沈婉若讲完之后喝了盏茶,柔声说,“这姥姥也实在可恶,只因为小倩不是自己所出,竟逼着她害自己的情郎。” “正是如此。”季岚熙打了个哈切,眼中溢满了泪水,“妹妹讲的故事好生有趣,只是我今天有些乏了,便不留妹妹了。” “那我改日来看姐姐。”沈婉若带着几个丫鬟婆子浩浩荡荡地出了清凉亭,待她一出去,主仆三个竟一齐轰然大笑起来。 满枝笑得直跺脚,口中 “哎呦哎呦”叫个不停,“我还以为她能给姑娘讲些什么你侬我侬的话本呢,没想到就是乐浪楼主的小倩传!” “可惜沈姑娘却不知道,”月明也笑,“真正的乐浪楼主正坐在她跟前儿呢!” 季岚熙只把红色的鲛绡拉到肩头来,覆盖自己滑腻的肌肤,发现自己笑了一身的薄汗,只懒洋洋地起身拿一碗冰饮子吃,“一箭双雕,她也是有心了。” 古时各种话本虽然语言清丽,但是是不允许给闺阁女儿看的,就怕里面的什么才子佳人的故事让小姐们坏了心性,翻出墙外真的和一个穷书生跑了,因此牡丹亭桃花扇等戏曲话本,都被列为禁.书。 大郑民风开放,在男女大防上还是有些讲究。 季岚熙轻轻敲了敲调羹,沈婉若取聂小倩这一出,也是大有讲究,今日黑山老妖逼迫聂小倩害宁采臣,明日保不准季盛会让季岚熙做什么对付未来的夫婿。 两人都非亲生,可不是有相似之处?疑心的种子一但播下,可就很难拔除了。 第5章 峩峩清远(大修) 女儿愿嫁给赵衍…… 外面忽地有一道沉稳男声传来,“大小姐。” 季岚熙手中一顿,轻声对左右两个丫鬟道,“你们先进去吧,唤杨裴进来。” 待众人都出去后,一个身材消瘦的俊秀年轻人走进来,他进门也不抬头,只单膝跪在地上,沉稳道,“大小姐,陈梁俊一事,属下已经查明了。” “讲。”季岚熙脸上闺阁小女儿的甜美笑意渐渐隐去,声音变得冷冽起来。 陈梁俊,元朔十三年国子监监生,其祖父为当今内阁大学士陈昌黎,于元朔十七年殿试赐进士二甲传胪,出任正五品中书省郎中一职。后来赵衍称帝,太子事败,太子.党们纷纷鸟兽作散,陈昌黎只得致仕归乡。陈梁俊则在中书省任职期间就受到赵衍赏识,没有受到牵连,不到三十岁就进入内阁,出将入相。 真是应了那句:没有百年的皇帝,却有百年的世家。 当今朝堂陈党势大,乃是文官之首。在书中陈梁俊受祖父的影响颇深,对宦官弄权也是恨之入骨,给赵衍出了不少计谋来除掉季 盛的羽翼。 季岚熙穿越到书中之后就对这个未来的殿阁大学士加以注意,他虽然年少,心思却老练毒辣,出手果断,有诸葛之才。 “陈梁俊除了每日往返于陈府和国子监,只偶尔出入城外的老君观和醉香楼。属下去醉香楼打探,发现是一群监生们喝酒吃菜的去处,席间高谈阔论,多涉及朝堂政事。”杨裴接着道,“醉香楼内人来人往,每说到要紧处,便有人或轰然叫好,或高声痛骂,影响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