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
书迷正在阅读:为了我的经纪人[快穿]、在灵异画卷里当引导NPC[无限]、勾引邻居弟弟(高h短篇合集)、我要上你、影帝再临[重生]、师尊他以身饲狼、无限神经[无限]、魔君今天也想反攻、海王他今天翻车了吗、送你一朵云
罗夏至侃侃而谈。 “樊大哥,你看。在我们的‘海王纯碱’面世之前。国内所有的玻璃、造纸、纺织、染料工业之用碱,基本全依赖进口。几年之前,一块工业用碱的价格约等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导致国内的诸多工业不能自强发展,实在是受困于成本限制。” “而如今有了我们的碱厂,国内的这些工业厂大大压低了生产成本,造出的玻璃、纸张,布匹的品质和价格,终于可以和洋货一较高下。市场上不再被洋货充斥,国产货品得到了发展。” 顾翰林频频点头。 “我们如今有了制碱厂作为基础,地皮也是现成的,比起当初一路筚路蓝缕的草创阶段,现在已经是大有基础了。其实……我听说,日本人打算在上海开设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所’,为将来日本化工业进军工作做准备。” 罗夏至颇有些忧心地说道。 “夏至你居然能得到日本方面的情报?” 樊东篱听到这消息,不得不说有些吃惊。 日本人在华搞情报的能力,简直让人毛骨悚然。没想到罗夏至这边居然还能反过来搞到他们的情报。 “这要感谢我们的顾局长。” 罗夏至笑道,“这个研究院是以日本文部省下属文化事业部的名义和上海教育局这边合作的。表面上么,当然是为了合作推进两国理工科方面的发展。下设了理学院和医学院。不过日本人哪里会有那么好心?绝对是一个情报收集中心,目的就是为了在中国开展化工和医学方面的扩张。” 别人不知道日本人的心思,看了上千集各种类型“手撕鬼子”电视剧的罗夏至还能不知道么? 别说现在了,就在一百年后,日本人也是通过各种渠道在中国搞情报。 罗夏至有一个表姐在日本人的企业工作,每天早上都要开“朝例”。 不管中日员工,每天早上都要发表一个或者几个近几日在中国发生的,和本行业有关的新闻或者报道。然后专门有员工负责汇总起来,将这些情报发送到日本总公司,作为公司调整在华战略部署的参考——那可是发生在202X年! “我们必须利用现在的优势,在日本人彻底掌握主动权前,建设我们自己的‘化学帝国’。” 罗夏至斩钉截铁地说道。 ———————————————— 在天津徘徊考察的这段时间,南下的梁少龙那边也发来了电报。 他带去的“海王碱”在南洋一带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目前的中国一样,广袤的南洋地区也面临着工业不发达的现状,对纯碱的需求非常巨大。 在李家的牵线下,梁少龙与大马和新加坡的很多华商碰面,不但考察了橡胶园情况,谈妥了他自家棉布的生意,顺便还帮罗夏至的制碱厂开拓了一下出口贸易,顺利地都出乎他自己的预料。 对于梁少龙做生意的天赋,顾翰林倒是有个一针见血地评论:有些人,你看到他就想和他交朋友,喝一次酒就想和他交心,哪怕语言不通都不是妨碍。而且他运气极佳,投资什么都会发财。 梁少龙就是那样性格的人。 虽然出身在一片黑暗之中,但是他自身的性格却是一片磊落光明,光风霁月,让人忍不住地想要靠近,产生信任。 比起罗夏至这种自带历史知识“金手指”的人,他这样的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商业奇才”吧。 “梁少龙要是再努力些,说不定能把纯碱卖到日本去呢。” 罗夏至半开着玩笑说道。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参加完今年在美国举办万国博览会后,真的有日本厂商联系到了他们,大批量地将“海王碱”采购回了日本——当然,在外头包上了“日本制”的包装。 在回上海之前,罗夏至和樊东篱敲定了要开设化工厂的计划。同样也是在塘沽地区,先开设一间主要生产硫酸铵、硫酸铔的大型化工工厂。 由罗夏至负责到江浙沪和广东地区筹措资金,樊东篱这边派人去美国和英国采购机器和学习技术,引进人才。 如果顺利的话,三年之内就能够投产。届时就能实现硫酸、硝酸,硫酸铔乃至化肥的国产化。 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而言,化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水灾、旱灾之后,受灾地区需要大量的化肥来填补肥力的空白。 而就罗夏至所知,在之后的几年里北方的甘肃、山东、河南将会发生严重的旱灾。导致北地千里,颗粒无收。而南方则是将面临黄河决口,淮水泛滥的灾祸。 民国政府对外无能,对内腐败,根本无法组织民众救援。他早一日将国产化肥生产出来,虽然于救灾无力,但是对百姓之后恢复生产还是有极大的裨益的。 就李家在广州那边得到的情报,其实从十多年前开始,外国商人就会在两广和福建地区,以免费赠送的形式推销所谓的“肥粉”给当地的农民。 虽然当地的政府极力反对农民使用洋人肥粉,提前预警到了这样不但会造成白银大量外流,且本地农业可能落到被洋人操控的征兆。 但是三令五申之下,依然无法阻止当地农民,尤其是在珠江水灾后需要快速恢复生产的农民们,用相当于全副身家一半来购买外国肥料的情况——毕竟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比土地上顺利长出粮食更加重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