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六章 济北王求助张飞
在刘备决定收缩战场,不再让张飞觊觎陈留之后,张飞便弃了濮阳,率军直退到了东郡北部。又把濮阳还给了曹军。 张飞临行,往南望了陈留郡一眼。实在是可惜了。若能拿下陈留,他相信对兖州和豫州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震动。而且陈留的内应他都找好了,吴匡与高干都是陈留大族出身…… 张飞兵至临邑,稍作休整,便长驱直入济北国。济北王刘政先下手为强,把济北相等人给捆了,然后迎张飞军入卢县。 刘政当了近四十年的诸侯王,成功的把自己的儿孙都给熬死了。他也垂垂老矣,到了这个年纪,也无甚所求,更是无甚畏惧的了。唯一指望的,就是自己死后,能祭祀不绝。当然,他也知道汉家天子的习惯,自从推恩令出来之后,天下的封国越来越少,凭着他与天子早已远隔的血脉,想要济北国存续下去,非有大功,那是妄想。于是他在得知张飞兵进济北之后,当机立断,动用府中卫士,扣押被他哄骗而来的济北相等官吏。然后开城以迎张飞军。 当晚在王府中,刘政在宴席过后,屏退了左右,这才对张飞道:“我有一事相求大将军,还望张将军转陈之。” 张飞听了,酒便醒了大半,忙道:“大王有事,何不亲自上书?”他可不愿意沾手皇族的事,不管大事小事。 刘政人老成精,见张飞想拒绝,顿时便老泪纵横。张飞虽然纵横战场,所向披靡,但面对一个对他毫无威胁且涕泪泗流的老头儿,却是没了办法。于是只好开言道:“大王且与我道来,若小将能出得上力,必然助之。” 刘政心道,你是刘玄德爱将,如何出不得力?只要你肯开口,那就好办了。刘政也是没办法。天子到了青州,但看这架势,也就是个傀儡。当然,就算不是傀儡,天子那里,刘政也说不上话。既然政出刘备,索性还不如找刘备容易些。去年隔壁徐州的瑯玡国被除为郡,刘政可是一清二楚的。 当年瑯玡王刘容与曹操有旧,其子刘熙又助曹操占据瑯玡,这笔帐被刘备记得一清二楚,所以后来曹操上书朝廷,在刘容薨后请封刘熙为瑯玡王,便被刘备上书反对。一拖就拖到了去年,然后刘熙便被刘备找了个理由,认为他不够资格袭国,然后传国一百多年的瑯玡国就这么没了。当然,为了安抚瑯玡王一系,刘备又请朝廷封刘容之弟刘邈为阳都侯。诸侯王与列侯,能一样吗? 刘政对张飞道:“老夫年已六十余,而子孙皆亡,恐身后无人祭祀,是以斗胆请将军美言几句,请大将军封我弟之后继我之嗣。” 张飞听了差点跳起来,连连摇手,道:“王侯之封,岂是我能插手的,此事断不可为!”这老头简直就是个巨坑,张飞说完之后便欲走。 刘政一下就拽住张飞袍袖,道:“将军且听老夫说完……”听完刘政的絮叨,张飞这才松了一口气,既然不是想让济北国继续传承,而是想谋一个侯爵之封以传嗣,好让自己与祖先的血食不绝。这倒是不难。以刘政如此积极的表现,把他弟弟家的儿子或孙子过继到他膝下,然后请主公给他封个爵位,等刘政百年之后,直接废除济北国就好了。于是张飞便答应了下来。当然他也谨慎得很,没给刘政打包票,只说是尽力而为。 有了张飞这句话,刘政大喜。他之前也跟他兄弟说过,请过继一子给他。结果他兄弟说过继给他没问题,得朝廷同意才行。也是,事涉王国传承,朝廷当然会过问。现在他不谋求续传济北国,想来朝廷和刘备也不会为难他了。自己后继有人,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死了也能瞑目了。 接下来,得偿所愿的刘政在济北国,为张飞忙前忙后,提供了许多必不可少的帮助。就连王宫中多年积存的财富,也毫不吝啬的拿了出来,以资军用。 在济北王刘政的帮助下,张飞很快便控制住了济北国,虽然兖州军仍然坚定不移的执行着坚壁清野的战略,但在刘政的协助下,济北国的情况要好上很多。 张飞平定济北国的时候,太史慈也联系上了瑯玡太守崔琰。瑯玡郡在泰山郡之东。太史慈也没让崔琰做别的,只是提出请求,希望他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比如运送粮食,比如封锁边界,以防溃军流窜。 太史慈兵进泰山的时候,泰山郡的世家们,也在蠢蠢欲动。南城羊氏,更是早早就做出了决定。无他,羊氏与蔡邕、孔融两大名士结亲,羊衜先娶孔融之女,后娶蔡邕次女。而蔡邕长女蔡昭姬已入大将军府为刘备妾室。这还有得选择吗? 羊氏的异常,自然瞒不过陈宫与臧霸的眼睛。他们都是兖州人,臧霸更是泰山人,对境内那些世家大族的复杂关系,那是一清二楚。 所以羊氏还没有等来太史慈,却已经上了臧霸的案板了。臧霸寻到陈宫,对陈宫道:“公台,泰山南城羊氏,与刘备有亲,若汉军至,其必叛。吾欲先杀之。如何?” 陈宫心中承张飞送还家眷之情,又觉得羊氏还没动静就先安上叛逆之名,甚为不妥。果若如此,兖州岂不是人人自危。于是便拒绝了臧霸的提议:“宣高,羊氏果叛,除之可也。若无叛迹,不宜动之。否则兖州必定大乱。” 臧霸不是世家出身,对世家到处压注的行为并不清楚。只有陈宫心知肚明,羊氏这样的行为,就算是与刘备无亲戚关系,也是再正常不过。要是动了羊氏,那让兖州的士绅们怎么办?这种事情,就算主公曹操来了,他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墙头草遍地都是,如何管得过来。只有凭实力击败了对手,墙头草才会安静。 臧霸还欲再言,陈宫便对臧霸道:“宣高,羊氏不能杀,若宣高觉得羊氏将不利于泰山,逐之可也。” 臧霸在陈宫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又去寻夏侯惇,夏侯惇沉吟半晌,对臧霸道:“宣高,公台所论甚是。我亦附其议。” 夏侯惇和臧霸都是武将,不像陈宫说话只说一半,于是便把这其中利害详细的与臧霸一说。臧霸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却只觉得这世家,真是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