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汉皇刘备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归来

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归来

    感谢书友天外猫王、等更耗青春、狮之心666的打赏。

    数日后,有诏往青州来,询问刘备,若举兵,何人可为元帅之臣?刘备当即回复天使,道朱儁朱公伟两朝元勋,功业惊人,可为帅臣,自己则甘为朱公伟之副。

    天使回朝,如实禀报天子。天子闻后,心中迟疑不定。朱儁在朕面前保举刘备,刘备又向朕保举朱儁,此二人,莫非私下有勾结乎?一念至此,天子坐都有些坐不稳了。朱儁元勋老臣,威望素著。刘备地方诸侯,执掌一州。此两人要达成什么协议……天子又在自己吓自己了,他已经不敢再想象下去了。

    又数日,天子忽临朝,言西方情形不明,贸然举兵,徒损国力,此议暂且搁置。朱儁忿然,道:“陛下不顾我汉家基业乎?”

    天子淡然对道:“此天下非我刘氏之天下乎?朱公多虑了。”

    朱儁第一次尝到了热脸贴人冷屁股是什么滋味。散朝之后,这位老臣,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当日便递了表,称病不朝。

    消息传到青州,刘备于殿中默然独坐了许久。其实他并◆↗,不排斥做一个名臣,与天子、与众臣齐心协力,中兴大汉,然后留下一段君臣相得的动人青史。毕竟争霸很累,也很有风险。可惜,天子不给他这个机会。也好,这次,天下人,包括自己麾下的诸臣,应该看清楚了朝廷和天子,是个什么德性了罢?是不是非常的失望?到时自己动作再大一点,步伐再快一点,他们应该不会再明里暗里的劝阻了罢?

    思绪翻飞,良久,刘备才长叹一声,独自返回居所。以后,这大汉帝国的传承,全靠自己了!刘备脚步,不禁又凝重了几分。

    后来史书把这一段描述得很生动:时帝为青州牧,建言起兵复凉。数臣附议而上独不许。帝闻此,黯然垂泪,独坐达旦。天下闻之哗然,于是人心归于帝,以为帝乃大汉之终望也……

    事实上也是如此。卢植、边让、郑玄等一干老臣闻言皆是默然不语。但他们也不好多说,毕竟已经退出政坛,专心学术。至于孔融、荀彧、管宁、崔琰、简雍等,皆忿然不已。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可惜天子不纳忠良之言。余怒未消之余,也在心中暗暗思考,天子、太后如此昏暗,是不是换个皇帝会好点?

    要知道,换皇帝的想法,已经不是士大夫们第一次的想法了。当年汉灵帝胡搞瞎搞,搞得天下民怨四起,以致有黄巾之乱,后来就有冀州刺史王芬与太傅陈蕃之子陈逸等人密谋废帝以立合肥侯。结果这事没干成,事败王芬自杀了。后来在前几年,天下诸侯讨董的时候,袁绍也与诸侯商量,迎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道是国有长君,乃大汉之福。结果这事也没成,一是袁术等人坚决反对,二是刘虞吓坏了,也坚决反对。

    但是,换皇帝的想法,可是时常在士人们心头泛起的。百姓也是如此。一如千年之后,百姓觉得某官不好,便会怨言,换成谁谁谁便好了。尤其是在董卓带头起了个坏作用后,诸侯们忽然发现,天子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尊贵不可侵犯的了,只要有这个能力,只要你强大到一定程度,想换个天子,说换也就换了……

    话转回来,天下诸州闻得天子否决了诸侯起兵西向的提议。吏民们真的是大失所望。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分裂的国家,可是这么好的机会,却被他们的皇帝给放弃。于是民怨沸腾,流言四起。在一片乱糟糟中,吏民们便在想,要是能有一个雄才大略、英明神武、最好还仁慈宽厚的天子来拯救大汉、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就好了。闲极无聊中,便掰着手指头想,天下皇族,谁人能当此重任?

    分封天下的诸侯国中,各皇族在历次动乱中,死的死,逃的逃,更多的是在封国鱼肉百姓。此等人忽略不计。那么在地方实力派中,刘虞、刘焉与刘备这三人,便如同宝珠般引人注目。

    刘虞的血脉最近,他是光武帝长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刘焉与刘备远点。刘焉是孝景皇帝四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刘备则是孝景皇帝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至于光武帝,则是孝景皇帝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当然,刘虞与刘焉运气比较好,历代都有人出仕,封赏不断。至于刘备就寒酸多了,他家没落已经百多年了。在涿县,除了个宗亲的名头,基本上也就和普通人家没啥区别了。

    不过众人发现,这三人中,也还就偏偏刘备能力最强、名声最好。最关键的是,他正值壮年,精力充沛。而不像刘焉、刘虞已经垂垂老矣。至于刘焉、刘虞之子,普普通通,不说也罢。

    于是百姓们便开始思绪乱飞,想象着要是青州牧刘君侯成了大汉的天子,会如何会如何。不光百姓们如此想,便是官员们,心中也曾暗暗的有过这种念头。什么东西,都怕比较,也包括人。大家这一比较,坏了,刘君侯怎么比当今天子厉害这么多……

    也就是天下局势崩坏,人心思齐,也就是天子不修德政,于是,这么一颗小种子,便暗藏在人们心底深处。若是再有风云起,或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破土而出,生根发芽。

    当然,刘备是不知道外面这些流言的。就算知道,只怕也只会置之一笑。现在的他,已经很满足。因为他发现,麾下诸臣,现在已经是实打实的一心一意为他、为整个青州谋发展了。之前虽然也很用心,但刘备总觉得要是洛阳一道诏令,搞不好几个家伙就要舍他去侍奉君王了。如今他再也不用担心啦!

    七月的田间,太阳炙烤着大地,刘备率了众臣,汗流浃背的在郊外视察农田。前世今生,两世为人,便纵然他上辈子是个农村娃,刘备依然不怎么懂农事。毕竟在前世,他小的时候家里还种地,等他读书、毕业、工作,再回家时,农村的田地基本上都荒了,农民们也早就不靠田地吃饭了,那个物质社会,靠田地吃饭,迟早得饿死,基本上村子里的人,都外出打工了。所以刘备对农事,真的几乎是一窍不通。

    在大汉,他更加不懂了。以至于在去年,还差点闹出笑话。当时刘备问麾下,青州水稻田的产量。弄得麾下掾吏不知所措。后来才知道,在青州,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只种粟和麦子。收完粟谷,再种麦子。至于水稻,不是没人种,是非常非常少。从此以后,刘备对于农事,基本上只听,不再胡乱发表看法。。。。。。

    这次来看农田的情况,是因为麾下有臣汇报,近来天气异常,连月不雨,恐影响农田产量。虽然粟谷耐旱,但并不是说它不需要水分。于是刘备便率了众人,出城巡视。这仔细一看,刘备就发现了一个状况,水利设施严重滞后。水渠水沟的虽然有,但是极少。而后断断续续的毫无规划。很多田地,都是在田地旁边打一口深井,然后大家汲水浇地。

    形势很严峻呐,刘备深吸了一口气,回转头来,打算好好和工曹从事说说,关于水源、水渠规划设计的问题。正欲开言,便见前方一骑滚滚而来,卷起身后一道黄烟。

    众臣闻得身后响动,皆回望之。待得骑士前来,刘恪来报:“主公,管将军已返城,随行而来有蔡中郎一家与王司徒家眷……”

    闻得蔡邕终于到了青州,刘备大喜过望,不过听完,却又一脸古怪,管亥怎么把王允家小都给弄来了?

    心中存疑,于是便道:“今日且到此处,诸位且随我返城,蔡伯喈来也!”

    众人闻言,不禁惊异,主公竟然遣人返长安,护蔡邕东返而来。不过这里这些人,都是年轻一辈,久闻蔡邕之文名,不禁有些雀跃,于是皆翻身上马,一路随刘备返城。

    到了北门,刘备正欲入城,却见道旁立着一行人马,身后车辆十数,面带倦色,一身风尘。刘备眼睛一扫,便见到了头前站着的蔡邕。立忙翻身下马,迎了上去。欢笑道:“伯父!既来此,如何不入城?”

    蔡邕一脸微笑,看着脸带笑容,英姿勃勃的刘备朝自己走了过来,便连忙迎了出去,一揖到地,道:“玄德两番相救之恩,老夫感激涕零,自觉粉身碎骨,无以为报矣!”

    刘备忙一把扶起,肃容道:“伯父,你与家岳乃通家之好,昔日在京师,又曾多次指点我学术、书道,于我有半师之谊。师有难,弟子岂能袖手旁观?此等话日后却莫要再说!”

    扶起蔡邕后,又与蔡夫人见了礼,便对旁边一个带着帷帽的柔弱女子道:“可是琰娘?还记得你家五郎哥哥否?”

    那女子身子一颤,一句五郎哥哥,勾引起她当年许多回忆,两行清泪不禁流了下来。蔡琰走上前来,盈盈一拜,清脆的声音响起:“妾身蔡昭姬,拜见刘君侯。”

    刘备闻言,不禁愕然,转而又释然,他此时贵为州牧,而蔡琰却是新寡之妇,若表现得太亲切,搞不好有人以为自己另有所图呢。

    刘备尴尬一笑,又见过了蔡邕的从弟从兄和子侄,寒暄了数句。便见旁边一伙人挤了出来,看到他后纳头就拜,哭道:“叔父!你可得为家父复仇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