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归心
却张飞与荀彧,一路翻山涉水,总算重回了荆州。于洞庭湖畔见到了刘备。刘备得知荀彧到了,出营亲迎于道旁。 荀彧一路风尘,甫到便见一人,儒冠常服,丰神俊朗,立于道旁,身后则有将校卫士相随。心中便知此人便是刘备了。 于是连忙翻身下马,正欲行礼,却被刘备抢先一步,捉住双手,大笑道:“文若,你我几近十年缘悭一面,今日总算得见。足慰平生也!” 刘备礼贤下士,荀彧心中暖洋洋的,不由精神一振,身上疲态尽去。而后深施一礼道:“有劳将军惦记,荀彧些许浅薄微名,只恐有污将军之耳也。” 刘备执其手,往营中相引,笑道:“文若之才,天下皆知,今日何出此言哉!”刘备忍了又忍,终究没有学曹操,对荀彧你是我的张子房啊。 只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也,此时国有长君,而席卷天下的暴动也被平定了,许多人还对大汉心存希望,以为大汉或许能籍此中兴。而荀彧,就是对大汉念念不忘的人。刘备此时只不过是朝廷的东中郎将,若此时将荀彧比作张良,那他岂不是自比为汉高祖?荀彧玲珑之心,见面只尊称将军而不称主公、不称玄德,只怕是还想观察一段时间,若自己如此,他闻之只怕会心生反感。 而到了六年之后的初平二年,那时大汉朝廷已经控制不住形势,而地方诸豪已经在事实上割据一方了,想要做事,只能投靠一方豪强,所以荀彧弃官,先投袁绍,后投曹操,故曹操把荀彧比作张良,荀彧欣然接受。 刘备见荀彧的态度,便心知肚明。他也知道,这些读了一肚子书的家伙,心中也傲气得很,你要他替你效力,你就得要有让他认可的本事。否则,难!正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不然荀彧也不会在袁绍那边待了一阵,觉得这家伙难成大事,然后出奔往投曹操了。 于是刘备待荀彧为上宾之礼,每日不拘来去。自己则忙自己的事情,有空了,便和荀彧一起煮酒相谈。从儒学到朝政,无所不包。却从不主动提及招揽之事。 荀彧每日闲暇之时,便观刘备军队操练,对军事竟大感兴趣,对刘备所制的队列、军营内务、卫生条例等一一询问观看。刘备知道了,也不去管。 如此月余,荀彧终于忍不住了。这日,来见刘备,方落座,便直言道:“将军有何志耶?” 刘备心中一笑,道,来了。于是正颜道:“某幼时失怙,家贫难以为继。便只想着读书入仕,以奉养母亲。然自拜入卢尚书及郑康成公门下后,受圣人之训,立誓欲济世安民,匡扶天下。于是乃有太学之狂言。时隔多年,然吾志亦不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尔!虽然此言甚大,然我自问本心,至于今日,所行之事,皆无愧此四句之言也!我虽欲信大义于天下,然智术短浅,孤身一人,奋力挣扎却见效甚微,只能徒呼奈何。吾素知文若亦有兼济天下之志。今得文若,吾道不孤,文若,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完,刘备目光炯炯的看着荀彧。 荀彧一笑,一正衣冠,振衣而拜,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颖川荀彧荀文若,见过主公。” 刘备连忙扶起,两人相视一笑,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油然而生。 于是刘备奏书表荀彧为东中郎将署中侍郎,与简雍一道总领军机之事。 这日,刘备、简雍、荀彧等正在闲坐。忽有校来报,有天使来了,众人一起迎出,一问。原来因北宫伯玉等寇三辅之地,关中镇动,后皇帝下诏,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将兵讨之,因不能克,皇帝诏问群臣方略,司徒崔烈觉得凉州徒耗军费,不若弃之。皇帝颇为心动,于是下诏问询公卿百官。 崔烈就是出了五百万钱而位登司徒,后来皇帝觉得太可惜没要一千万的那个名士。他这番言论一出,当时就惹恼了一个人,议郎傅燮。傅燮字南容,凉州北地人,西汉时傅介子之后人。去年黄巾之乱时,皇帝诏命征天下英俊,傅燮率北地郡士兵入京,被拜为护军司马,随皇甫嵩一道出征。后来多立战功,在东郡时擒杀卜己等贼首,便是傅燮领军所为。 后来论功行赏之时,因傅燮深恶宦官,与张让、赵忠等关系不好。于是只是被拜为议郎而已。今天在殿上,傅燮一听崔烈这番糊涂话,不禁大怒,于是跳出来道:“宜斩司徒,天下乃安!” 群臣张口结舌,不禁愕然。好么,你要反对就反对,干嘛要把司徒都给斩了?三公之职,除了谋反,谁敢如此对待?崔烈更是涨红着脸,恶狠狠的看着傅燮。 于是尚书杨赞出来奏道:“陛下,傅燮无礼,廷辱大臣,请陛下治罪!” 皇帝记性倒是不错,还记得这个有功之臣,于是就问傅燮:“卿出此言乃何意?” 傅燮就道:“陛下,凉州乃天下要冲,国家之藩卫。当年无数大臣、名将率我汉家勇士浴血奋战,才得此地。今若冒然弃之,如何面对天下臣民?且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是故臣以为,司徒之论不可取,若从其论,我等皆千古之罪人也……” 皇帝一听,深觉有理,再了,只听扩张领土的皇帝,也听主动放弃领土的皇帝,更何况是一州之地。他要真这么干,死了怎么去见列祖列宗?当然,为保稳妥,他决定问下军方的意见。于是诏命传达镇守一方的将领手中。 皇甫嵩、朱俊、张温、董卓、曹操、刘备、孙坚等皆在其列。 朱俊因功封右车骑将军,光禄大夫,钱塘侯,食邑增五千户。现在因为母丧辞官居丧。闻此信也是大怒,连夜上书,言凉州之地,民风剽悍,多产精兵,绝不可弃。 众人皆是纷纷上书,从各种角度指出,凉州不能弃。尤其是董卓,他以凉州为根基,若弃凉州,他便成无根之飘萍,那还混个什么?于是反驳得尤其激烈,不太会话,就在奏书里骂崔烈。 刘备得此信,与荀彧等面面相觑。荀彧和简雍他们是实在是想不出,这崔烈也是有名之人,为何出此奇葩之论,徒惹人笑? 而刘备却只觉一阵心凉。他想的不一样,他是觉得皇帝真的是没救了。有人议弃土,他不立马反对不,居然还正儿八经的召集群臣来讨论。要是都是一班奸臣,那凉州是不是就真的这样放弃了?皇帝真的是,不让人省心啊! 凉州十二郡呐,历代多出名将,不李广、傅介子,就当朝,皇甫嵩、张奂等人,就是凉州人。凉州若弃,三辅之地就直面叛军,西汉历代皇帝的帝陵所在,只怕都不得安逸。且三辅之地被破,京师还有险可守吗? 更加重要的是,崔烈话不过脑子,皇帝也跟着没脑子。弃凉州,那凉州后面的西域都护府呢?也不要了? 刘备忍无可忍,便疾书一封,交与荀彧等看了,然后着信使带回京师,上奏朝廷。刘备在信中,不但指责崔烈目光短浅,更指责满朝公卿,这么多在朝官,真的是白吃朝廷禄米了。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不能劝阻皇帝。居然还让皇帝下诏问各方镇将。真的是不知所谓! 接下来数天,刘备心情都不太好。莫名低落中。 这日,与荀彧泛舟湖中,问道:“文若,你觉得,我大汉,还有救么?” 荀彧疑道:“主公何出此言?” 刘备叹道:“总觉得自己在努力的修修补补,可朝廷却仍然像一座年久失修的房子,到处漏水,修了这里漏那里,修了那里漏这里,修一处又漏一处。好累!” 荀彧正想劝解。却又听刘备忽然又朗声大笑,道:“人生虽多艰难,我自闲庭信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天地斗,其乐无穷哉!”笑声言语中,不出的豪迈。 荀彧也深受感染,心道,这才是值得我追随的主公,胜不骄,败亦不馁。最重要的是,有着强大的自信和坚定的心志! 众臣上书反对弃凉州,于是皇帝安下心来,驳回崔烈之论。崔烈本冀州名士,经买官、弃土二事之后,名声渐衰。 皇帝于是仍命皇甫嵩领军讨凉州贼。 至六月,以讨黄巾之功,封张让等十二人为列侯。 刘备闻信,大怒,上书朝廷,奏曰不可,质问张让等功在何处?若如此,置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于何地?然后刘备话锋一转,道既然张让等讨黄巾有功,看来是深通谋略之辈,如今凉州叛军作乱,不如遣张让等人前往凉州,以助左车骑将军早日竞功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