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页
这个时候,英军有点急了,他们又将派出增援的人马增加了一倍,结果却还是一样,没回来。 英军更急了。 而就在这当口,添柴加火的人又来了,又有人向英军报说,那些被围的英军是被一支不知名的大军给围住了,这支围住英军的大军不下有二十万人。 而听到这个消息,英军便恍然大悟,终于明白问题的症结在何处,于是,他们倾巢出动,前去解救被围的英军。 因为,英军再狂妄,但也不会疯到用几队人去对付二十万大军。 而只要英军出关,那就好办了。 失去了凭障的英军并不可怕,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太平军对付英军,那还是没问题的。 而随后发生的一切,也正如田小二等人所想,两万英军非常主动地钻进了太平军事先布置好的口袋之中。 其结果可想而知,英军全军覆没。 但是,英军虽然被灭了,但阿萨姆关却未被破,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印军手中,这部分守关的印军也是印军中的精锐,他们在英军出城之后,便紧守关隘,严防太平军偷袭。 如此一来,田小二等人暂时就无计可失了,他们也只能再等等看了。 第六百零三章 铁骑决战 就在西路军进攻再次受阻之际,东路军也遇到了进军印度大陆以来的第一次重大的考验。 曾国藩在率部朝阿卜杜拉行省攻击之时,遭遇到了闻讯赶来求援阿卜杜拉的80万英印联军,并遭到了他们疯狂的阻击。 这八十万联军包括十万英军以及七十万印度殖民地联军,双方的先头部队在经历过一轮激烈火的交火之后,便在阿恰尔行省与阿卜杜拉行省交界处对峙起来,而各自的后援大军也是渐次赶来,并逐渐加入到对峙的行列之中。 双方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曾国藩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便将此处的紧急军情电告了仍处在后方的黄旭。 而黄旭接报之后,也是颇为惊讶,没想这大军才进入印度不久就遇到了如此重大的挑战,这的确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但正因为此,此一战,他们必须打好,不能让英印联军将风头抢了去,如果此战打不过,将士们士气一泄,那后面再想重新来过,恐怕是有点困难了。 所以,此一战,太平军必须赢。 但是,如此大兵团作战,赢只能赢在战略上,所以,太平军此战仍得用谋。 经过仔细的分析计算,英印联军虽然号称有八十万人,但真正精锐的是属于装备有全副英制武器并经过英军精心训练的二十万印军,再加上英军的十万人。也就是说,英印联军之中,真正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数在三十万上下。 太平军一方需要在这三十万人上作文章。只要将这三十万人搞定了,那英印联军也就完了,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出奇谋以制这三十万精锐之师。 而再进一步分析,事实上,这三十万精锐之师中。最为核心的是英军的三万骑兵,这三万骑兵全都是苏格兰的高地人所组成。他们所使用的战马都是经过特殊的办法训练而成,无论是从体质上,还是从爆发力,耐力性等方面。全都要比太平军的战马高出一筹。 而且,英军的这些骑兵全都经过了最先进,最残酷的训练。 所以,若论战斗力,这三万英军铁骑完全可以从正面击溃三十万的印度大军,如果是偷袭或者以奇制胜,那这三万英军铁骑的作用更大。 所以,如果太平军能歼灭这三万铁骑,那就等于是将英印联军的脊梁骨给打碎了。然后再来对付英印联军的这三十万精锐,那将容易的多。 所以,太平军此战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用计打掉英军的三万铁骑。 第二步,歼灭英印联军的三十万精锐之师。 第三步,击溃甚至全歼英印联军的剩余大军。 如此算来,这场仗才好打一些。 而制定完策略之后,曾国藩便将打掉英军三万铁骑的任务交给李宗棠去负责。 李宗棠在经过仔细研究之后,觉得英军的这三万铁骑的机动性实在太强。如果想从正面将其歼灭,难度实在太大。而危险也很大,如果不能一次性搞定这些骑兵,万一他们发起疯来,太平军必将遭受到很大的损失。 所以,必须挖好坑,让它自己来跳,然后在坑里面弄死它。 既然如此,接下来就是挖坑的问题了。 可是,这坑如何挖,挖在什么地方,这都是一个十分讲究的问题。 可能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放出有用的诱饵,然后诱其入坑。 那么,什么才算得上是有吸引力的诱饵呢? 在骑兵的眼中,也许最有吸引力的就只能算是对方的骑兵了,如果能有机会歼灭太平军的骑兵,这英军的三万铁骑一定会很感兴趣。 既然如此,那就以太平军的骑兵做饵,钓来英军的铁骑。 主意打定之后,太平军的轻骑便出动了,他们四处暴露,时不时惹出一些暴炸性的新闻,制造一些刺激人眼球的效果,比如,出奇不意地攻击英印联军的防线,袭扰英印联军的粮道等等,总之,扰得英印联军不得安宁。 他们就是要制造出这样的效果,从而引出英军铁骑来攻。 最后的结果证明,他们的办法凑效了,终于惹得英印联军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