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徐十九状若未闻,指着地图说道:“老娘舅你看,日军在张华滨方向连续受挫,迅速占领上海的战机已经丧失,所以,再在新市区跟我军逐屋巷战对日军来说是下下之选,只要松井石根不是头蠢猪,接下来他必定会将主攻方向转向罗店。” 老娘舅没有接腔,继续叭嗒叭嗒地抽着旱烟。 徐十九接着说道:“至此,国民政府在华东另辟战场,将侵华日军主力从华北战场引到华东战场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此时就该果断放弃上海,以重兵在吴福、锡澄、嘉乍、海嘉这四条国防线上设防,依托坚固之国防工事大量杀伤日军,不过我担心哪……” 话音未落,一个声音忽然从门外传了进来,大声说道:“你是担心统帅部不愿意放弃上海,继而选择在上海市效跟日军决战?” 徐十九闻声回头,冯圣法已经推门走了进来。 “副师座?”徐十九愕然,老娘舅也赶紧起身见礼。 冯圣法摆了摆手,微笑道:“阿九,继续你的战情分析。” “是。”徐十九啪地立正,又道,“副师座,卑职担心国府高层有人会头脑发昏,罔顾中日两国在国力、军力上的巨大差距,赌博式地选择在上海市效与日军决战,这对于我国、我军来说不啻于一场巨大的灾难。” 冯圣法微微蹙眉,沉声道:“你是说,上海守不住?” 徐十九笃定地道:“不是卑职危言悚听,上海必然守不住!” 冯圣法下意识地脱下手套,凝眉望着地图,问道:“理由呢?” 徐十九道:“上海是港口城市,日本海军的舰炮群以及航空兵可以轻易覆盖整个上海市的效区,而我国的海空军却几乎没有回击之力,而且由于淞沪协定,导致整个吴淞地区几乎没有可供依托的坚固工事,怎么守?” 冯圣法沉声道:“若是非守不可呢?” 徐十九叹息道:“若是非要死守上海,结果只能是将几十个精锐师白白消耗在日军的舰炮群以及海军航空兵的狂轻滥炸之下,等这几十个精锐师打光了,吴福、锡澄、嘉乍、海嘉这四条国防线也就成了摆设,再接下来那就是全线溃败的局面了。” 冯圣法不置可否,继续问道:“那么,若是果断放弃上海呢?” “那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徐十九闻言顿时来了精神,接着说道,“若是我军果断放弃上海,退守吴福、锡澄、嘉乍、海嘉这几条国防线,则日本海军的大口径舰炮群再难以发挥作用,仅凭日本陆军要想突破四条国防线,绝非易事。” 说着,徐十九又从桌上拿起了两本书,分别是日军步炮协同以及日本陆军编制,又接着对冯圣法说道:“卑职对日军的火力以及编制略有研究,根据中日两军的火力对比,我军若投入全部59个德械师死守四条国防线,则日军至少需要投入全部十七个常设师团,才有可能突破我军防线,若是我军再投入数量庞大的地方军队,则日军就必须全国总动员,而且日军要想最终获胜,还得有个前提……” 冯圣法微微动容道:“什么前提?” 徐十九道:“这个前提就是,中国的工业资源全部耗尽,或者所有的兵工厂全部遭到日军航空兵摧毁,在中国的工业资源全部耗尽或者所有兵工厂悉遭摧毁之前,日军要想突破南京、杭州与上海之间的四条国防线,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徐十九这话绝非夸夸其谈,而是经过兵棋推演后得出的结论。 从新市区撤下来后这两天徐十九并没有闲着,而是就淞沪会战的各种可能、各种演化进行了全面、周密的兵棋推演。 经过五年整军计划,国民政府已经拥有24个调整师以及35个整理师,这59个德械师都是从蒋桂战争、蒋阎战争、中原大战以及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中打出来的,其单兵战斗力相比小日本的十七个常设师团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到底小日本的十七个常设师团也只是练出来的兵,除了思想上狂热些,真正接受军事训练的时间只有两年,上过战场的更是廖廖无几。 而中央军除了59个德械师,还有将近一百个二线师。 除了中央军,中国还有桂军、川军、滇军、晋绥军等大量地方军队,这些地方军队尤其是桂军、川军还有八路军,除了装备差点,战斗力那也是相当之强悍的,一旦给他们更换德械装备,战斗力恐怕不会比59个德械师差太多。 如果战场选在远离江海的内陆,日本海军无法提供火力支援,那么中日两军最大的差距也就是重炮和空军了,但是在有坚固工事可依托的前提下,日军重炮以及航空兵的威胁其实也很有限,这一点可以参考七年之后的松山之战。 松山之战是一场优势火力、优势兵力对劣势火力、劣势兵力的经典攻坚战,为了拿下只有一个日军联队驻守的松山阵地,拥有盟军强大空军助阵又装备了大量重炮的国军投入了二十万大军,最终打了三个月还阵亡了上万人! 既便国军的战斗力不如守松山的日军强,既便国军军官的素质远不如日军军官,既便四条国防线上的工事不如日军松山堡垒群坚固,既便守在四条国防线上的国军换不来一比六的伤亡比例,但是打出二比一的伤亡比例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而且,松山之战的日军是孤军,而坚守吴福、锡澄、嘉乍、海嘉这四条国防线的国军却可以得到整个中国的鼎力支援以及近乎无限的兵源补充,只要中国的工业资源不枯竭,中国军队非但不会衰弱,反而会越打越强,因为稳定的防线能够迅速锻炼出大量的老兵来,这个可以参考后世越战的两山轮战,七大军区的老兵就是这样打出来的,这些活下来的老兵基本上都成了各大军区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