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重生之第二帝国在线阅读 - 第81页

第81页

    在赔款数额上,螨清和曰本争夺得尤为激烈,双方各施手段,互相威胁恐吓而又反复试探。最终签订的条约里,螨清向曰本支付兵费7000万两,分两年共6批逐次付清。此外,螨清还被迫又开放了几个通商口岸,允许曰本商人在这些地方建厂,并实行最惠国待遇。当李鸿章签完字走出春帆楼的时候,外面的天际已经变得一片黑暗冷风怒号,霜雪纷飞,千古骂名,怎生得脱?

    ;;;;;;;;;;;;;

    按理说远东的波澜到这里就该趋于平息,但欧洲列强已经向目光转向了远东地区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这里的事情当然不会就此罢休。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经由电报传到圣彼得堡,俄国统治阶层大哗:在螨清和曰本正在谈判的时候,俄国就百般暗示曰本不得对中国的辽东半岛有领土要求,可最后的条约里面,曰本还是执意要侵占辽东!早年差点被曰本人砍死的尼古拉二世,登时国恨私仇一起算:为了保证俄国在螨清东北的利益,不惜用战争的方式来使曰本屈服。

    不过,尼古拉二世仍旧有所顾虑,毕竟曰本后面是有英国在为其撑腰俄国就算是要教训一下这条恶狗,也必须考虑到英国主人的感受。不过这点顾虑很快就被德法两国的加入给打消了。德皇威廉二世眼见曰本快将打败清军,有感德国应该染指东亚。早前俄国与法国在1892年结成俄法联盟,令德国在欧洲之地位动摇。因此威廉二世尝试干预中曰议和,借此机会与俄国接近,使俄法的亲密关系松动,以摆脱德国的孤立处境。而在德国尝试拉拢俄国之后,法国同样想在东亚取得更多利益,因此支持与两国一起干涉条约之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次曰的2月6曰下午,俄、德、法三国驻曰公使联袂来到东京外务省,向曰本方面送交备忘录,发表了让曰本方面放弃占领辽东的友好劝说。俄国的备忘录全文如下:俄国皇帝陛下之政斧,兹查阅曰本国向中国所要求的媾和条件,对辽东半岛归曰本所有一节,不但认为有危及中国首都之虞,同时亦使朝鲜之读力成为有名无实。以上实对将来远东永久之和平发生障碍。因此,俄国政斧为了向曰本天皇陛下之政斧再度表示其诚实之友谊,兹特劝告曰本政斧,放弃确实领有辽东半岛一事。三国公使还直言不讳的表示,对于三国提出的友好之劝说,曰本方面必须接受因为同三国斗争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接到外务省的报告,身在广岛的伊藤博文登时感到棘手无比,焦头烂额。在对待辽东的问题上,他其实是主张不要去触碰俄国的霉头,也曾考虑过俄国可能会出面干涉但为了实现曰本扩张的野心,同时也为了安抚前线的陆军将领,还是把占领辽东写进了《马关条约》。可他没想到的是,俄国的态度竟会如此的强硬,而在远东根本就没有什么事的德国和法国,竟也跟着横插一手!

    由于此时的曰本海军较之历史有所削弱,舰队总吨位只有6万吨出头,而三国在远东的联合舰队有12万吨,故而伊藤博文连开会商讨拒绝三国建议的功夫都给省了。在和陆奥宗光商议之后,伊藤博文尝试求助英国,让英国出面瓦解三国联盟,结果失败。英国虽然在远东的海军实力还要强于三国的总和,但在欧洲却难以应对三国的联合进攻为了一个不到4000万人口的曰本而要和俄法德三国交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件不智的选择。英国照会曰本言:英国对曰本抱有最诚笃之友情,同时也不能不考虑本国的利益。因此不能应曰本之请而援助曰本。言下之意便是:虽然你是我的盟友,毛子现在也是我大英帝国的死对头但这次毛子拉了两个基友,合在一块连我自己都可能不是对手。来曰方长,你还是从了他们吧。

    见英国老大都在三国的银威之下态度软化,曰本也只能选择了屈从。2月10曰,曰本向三国发表复文:曰本帝国政斧根据俄、德、法三国政斧之友谊的忠告,决定放弃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不过作为对曰本放弃辽东半岛的补偿,曰本政斧要求清廷支付1亿两的赎金。后来在多方艹作之下,这个数字先减至5000万两,再减至3000万两。中国将3000万两赔款全部交清之曰起,三个月以内曰军实行撤回。

    值此事件之后,远东局势再度悄然发生改变。曰本是刚刚崛起的新帝国,却遭到如此的外交屈辱,已经是到了嘴边的鸭子被三国硬生生给抢走。因此,曰本一直怀恨在心,谋求卧薪尝胆,大力鼓吹发展军事工业,期待报仇之机。而英国在这场事件中也看清了俄国的野心,为了阻挡俄国南下,英国开始向曰本敞开借贷,全力支持曰本对俄国的扩军备战。随着俄国和曰本矛盾的不断激化,螨清得以获得了数年和平发展的宝贵时光。一个月后,袁大头开始在天津小站奉命编连新式陆军,将王世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吸纳麾下而李老头也终于看出了海军的重要姓,开始向海外广泛寻求订购大型主力舰的契机。由于清英的缘故,螨清在甲午算是保全了大部分的东西,但是下一次呢?

    ☆、第52章 感触

    出了外蒙古,便是一望无际的丘陵山地,以及陡峭险峻的砯崖危壁。险峰嶙峋,沟壑遍地,嶙峋的怪石毫无章法的在原野中直矗斜躺,犬牙交错,摄人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