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页
说实话,虽然此前吴孝良曾与晋军打过几场恶仗,甚至几个旁系手下因此而叛离他,这其中就包括吴孝良力挺的那个杨效欧,但身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这都不会成为阻碍他和吴孝良结城盟友的想法,相反,他现在最好奇的地方是,吴孝良为何如此信任一个刚刚叛离别人归附自己不久的一名军人呢,难道他就不怕杨效欧再次叛离他而重回晋军门下吗,竟然敢将河南省府主席的位置交给他,这个吴孝良真不简单,如果换了自己恐怕也不会如此放心一个外系,投降过來的人。 其实,阎锡山不知道的是,出了吴孝良真是对他的信任以外,还有两点比较无奈,一是他的手下都资历太浅根本不足以服众,二是杨效欧与各方关系良好,大家几乎不会站出來反对。 很显然,吴孝良的想法完全正确,对于杨效欧的任命连蒋中正都沒提出异议。 阎锡山终于赶在老蒋宣布散会前主动做了发言。 焕章这次挑起内战,必须要负责的,但毕竟是革命老人,还要留些体面,不如就放了他出国考察吧。rdquo; 这个提议也很快得到了大伙的认同,让冯玉祥这根搅屎棍出国再合适不过,最好离国内远远的去美国,沒有命令不要轻易回來。 蒋中正点头,说实话他对冯玉祥恨之入骨,甚至要超过对吴孝良的厌恶,老冯几次三番对他阳奉阴违,甚至背后捅刀子挖墙脚的事也沒少干,这两次中原大战就算不是他主动挑起的,这个黑锅也必须由他來背,如此才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南京会谈终于落下帷幕,几大势力重新划定势力范围,这一战中吴孝良和张学良竟然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就连阎锡山都从中得了不少的好处,到头來只有蒋中正一无所得,而且还丢了名声,他的损失最大却有如哑巴吃了黄连一般,有苦说不出,毕竟他现在是国家元首,还占着大义上的制高点,江南数省还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老蒋还是国内势力最大的那一股,谁想龇牙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那个实力和资本。 蒋中正相信,吴孝良一定会为自己推举张学良的行为后悔的,事实证明张学良一样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甚至会背弃盟友,他已经做好了准备看吴孝良的笑话,同时也做好了渔人得利的准备。 2014225 0:21:16|7457338 第546章 幽燕非故国(四) 会议结束,按照惯例身为地主的蒋中正应该宴请几位远道而来的军事委员会委员,但老蒋由于在会议上吃了大亏心情坏到极点,就连听到吴张二人的名字都会生气,所以这宴请的虚礼也就被搁置下来,老蒋不发话没人敢再提。 吴孝良绝对不在乎一次宴会,现在他所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在南京全身而退,自己占尽了便宜不得不防着点老蒋狗急跳墙。张学良倒是一副无谓的架势,就算到了与老蒋公开撕破脸的地步,他也不相信自己这位盟兄会加害自己。事到如今也就小六子能如此乐观,还能一如既往的信任人。可是所信非人,甚至有可能危急生命,那就不是坦荡豁达了,而是实足的蠢蛋。所以,离京一事必须低调,只是该如何个低调法还有待商榷。 就在吴孝良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离开南京的时候,蒋中正官邸老蒋正在发着脾气,只不过他发脾气的方式与众不同,口头上经常挂着的娘希匹那是生气程度并不高的时候才用的语言,一旦气到了极点他是一言不发的。只是恶寒着脸,像是全天下人都欠他钱一般。可他身边的杨永泰却不认为自己感受到的是别人欠他钱的怨气。而是一股让人寒撤骨髓的寒意,似乎暖烘烘的室内都要结冰了一般。原本都是他在旁边敲敲边鼓,让领袖下定除掉吴孝良的决心,只是如今看眼前的光景,似乎再也不用自己说什么了,领袖已经恨吴孝良入骨,结局必是除之而后快。 但杨永泰可不想在这种尴尬的氛围内一直干坐,这种气氛让他汗流浃背,如坐针毡。 委座可有定计?rdquo; 他知道蒋中正沉默了一个多小时,绝对不是干坐着发呆,脑中一定是高速运转,说不定已经想好了几十种除掉吴孝良的方法。 岂知蒋中正却轻出了一口气,叹道:能有什么定计?河南,陕西能要回来吗?rdquo; 这可让杨永泰大吃一惊,怎么听着领袖言辞中满是悲凉之意呢?这可不是一个领袖应该出口的话,在杨永泰的印象里,蒋中正即便受到再大的挫折都绷满了斗志,今儿是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 显然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没等杨永泰从惊愕中醒过来,蒋中正又继续道:攘外必先安内,是党国首要解决的问题。江西不能再拖了,如果不是痴肥掣肘拖后退,又怎么会让吴维中与张汉卿的奸计得逞?必须下猛药了,一年之内必须把长江以南的肃清。rdquo; 杨永泰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心说领袖所想不差,可他没把阎冯吴当外啊,那外应该是日本人才是。不过这也是适用的,毕竟不管阎锡山,张学良还是吴孝良都已经和南京中央政府离心离德,说到底他们都是北洋政府的遗老遗少,如果想把国家统一,将中华民族凝聚起来,那么就必须以武力消灭各方的割据军阀,以及肃清国内的所有政治势力,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攘外安内之大成。 到时候国内再吴掣肘,在国民经济上可以大力发展工商业,军事国防则实行精兵政策,如此不下十年,日本人必不敢再轻易对中国动武。可现在南京国民政府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武力统一中国吗?至少在他看来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