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影教师在线阅读 - 第1939页

第1939页

    艾米·亚当斯听到张然这么说就笑了:“我最担心的就是语言问题,因为Quora上很多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现在我就放心了!”

    张然看了下时间,已经十一点半,差不多是吃午饭的时候了。他想邀请艾米·亚当斯去自己家吃午餐,随便跟张婧初聊聊。虽然她们没有对手戏,但交流一下还是可以的。不过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

    因为哈维丑闻越闹越大,演员工会联合会已经呼吁,制片人和导演不要在宾馆房间和私人住宅试镜和开专业会议,还要求演员不要到高风险场所开会,以免遭可能的骚扰和非法利用。张然觉得能够避嫌,还避嫌比较好!

    张然沉吟道:“我们去四季度假村的酒店吃午餐,我妻子也会过来。你可以随便跟我妻子聊聊,她将出演张纯如。下午我们试妆,服装设计师好根据你的体形调整服装。”

    艾米·亚当斯微笑道:“好的。”

    张然和艾米·亚当斯从咖啡馆出来,开车前往度假村。在途中,张然给张婧初打了个打电话,让她到四季度假村来吃饭。

    张然和艾米·亚当斯在四季度假村的餐厅落座后不久,张婧初就带着孩子过来了。小丫头对红头发的艾米·亚当斯很好奇,看着她,眼珠滴溜溜地转。艾米·亚当斯有个跟小丫头差不多大的女儿,便微笑着道:“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小丫头听不懂艾米·亚当斯在说什么,但知道是在跟自己说话,拍了拍小手,喊道:“师姐!师姐!”

    张然和张婧初不由哈哈大笑,这丫头真是见谁都喊师兄师姐。艾米·亚当斯见张然他们都笑了,就问小丫头说了什么。张然告诉她,自己有很多学生,他们经常会上门拜访,于是,小丫头养成了习惯,看到男生喊师兄,看到女生就喊师姐。艾米·亚当斯听到这话也笑了,小丫头喊年轻女孩喊师姐,她也喊自己师姐,那说明自己还很年轻嘛!

    吃过午饭,张然他们驱车来到拉奈岛的摄影棚。在张然购买拉奈岛后,顶峰娱乐的电影经常到岛上取景。到后来,张然干脆在岛上建了摄影棚,方便电影的拍摄。

    张然他们来到摄影棚时,剧组化妆师,以及摄影指导赵飞已经到了一会儿了。张然也不多说,直接让化妆师带艾米·亚当斯去化妆。

    三小时后,当化好妆的艾米·亚当斯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张然他们都惊了一下。此时的艾米亚当斯已经变成了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女性,她戴着无框眼镜,上穿西装、下着毛裙,跟照片上的魏特琳特别像,唯一不像的就是头发。艾米·亚当斯马上要演《蝙蝠侠大战超人》,她的头发必须保持现状,没办法剪短。

    张然走过去,将一面美国国旗交给艾米·亚当斯,让她站到一扇临时搭建的铁门前试一下戏。艾米·亚当斯酝酿了一下情绪,将美国国旗横在手中,怒气冲冲地大喊:“这是美国学校!没有士兵!请你们离开这里!”

    张然非常满意,转头问张婧初和赵飞:“你们觉得怎么样?”

    张婧初点头道:“特别像,我记得幸存者对魏特琳的描述就是这样,脸上有一对湖蓝色的善良的眼睛,上穿西装、下着毛裙,总是拿一面星条旗守在大门口,不让东瀛人进来。”

    赵飞也看了不少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对魏特琳有一定的了解:“我觉得当初守在金女大门口,像门神一样庇护着里面数千妇孺的魏特琳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在确定由艾米·亚当斯扮演魏特琳后,张然马不停蹄的飞回国内,继续选角工作。除了张纯如、魏特琳和拉贝三个角色外,还有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角色。这些角色戏份都不多,但张然还是要求演员要尽量接近真实人物,因为这其中的很多人物都值得尊敬和铭记。

    比如金女大舍监程瑞芳,在救助难民的日日夜夜中,她不仅是魏特琳的得力助手,而且也用日记逐日记下日军的暴行。《程瑞芳日记》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由中国人以日记体记录下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暴行的文字材料,弥足珍贵。她的日记是在2001年才被发现的,在电影中并不会出现,但张然希望程瑞芳在电影中出现。

    回国之后,张然第一件事是找到了当初在魏特琳保护下死里逃生的幸存者,把艾米·亚当斯的定妆照给老人看。老人已经八十多年了,仍清晰地记得魏特琳的形象。

    老人看到定妆照后眼眶红了:“像华小姐!华小姐就是这样,拿一面星条旗守在大门口,不让东瀛人进来。但头发不像,华小姐是短头发,也不是红色的。”

    听到老人这么说,张然松了口气,知道魏特琳这个角色算是成了。

    第1087章 柏林相邀

    从大屠杀幸存者的家里出来,张然驱车前往石湫影视基地。

    张然的电影有不少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戏,需要搭建和还原当时的场景。张艺谋拍《金陵十三钗》的时候在石湫影视基地搭过景,那些景现在还在,修复后还可以使用。不过光是《金陵十三钗》的景根本不够,《金陵十三钗》只搭了一条街。张然这部电影场景也特别多,除了需要搭建几条街外,还需要搭建金女大和拉贝家的实景。

    另外,1995年张纯如到南京采访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这部分内容特别重要,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南京之行对张纯如的冲击非常大,她发现很多幸存者都家境贫寒,生活困难,就觉得特别不公平,发誓要给受害者讨回公道,从此她从一个普通作家转变为斗士,开始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不过张纯如采访过的幸存者大多已经去世,他们的房子也大多拆迁,这部分建筑也需要重新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