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页
佟刚没想到张然会这么说,就道:“文化诉求和商业诉求并不矛盾,没有必要对立起来吧?” 中国电影走出去讲了很多年了,政府在讲,电影人也在讲,但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什么效果。在张然重生前中国电影在海外的表现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电影走出去只是口号,缺乏相应政策安排,也缺乏资金安排。 张然看了佟刚一眼:“佟局的话没错,文化诉求和商业诉求并不矛盾,但一定要有重心。现在全球范围内电影推广做得最好的是美国,美国电影海外推广就是商业诉求,去年美国国内的票房是94.9亿美元,而海外的票房是108亿;法国电影的推广也做得很好,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的,每年法国电影有九百多部在全世界电视台播放,四百多部电影在全世界上映发行,法国政府为此每年砸几亿欧元,而海外收入只有1亿多欧元。他就是赔本赚吆喝,不过文化意义很大,推广了自己的文化。” 罗树刚有点明白张然的意思:“那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张然吸了一口气:“咱们国家还很穷,不可能像法国那样拿几亿欧元来补贴电影,有这个钱还不如帮助失学儿童。当然政府还是需要推广,用国家公关的方式在海外办影展,让我们的艺术电影走出去。不过这种影展影响力非常有限,真正要走出去还是得靠商业电影。华语电影在海外卖得最好的是动作片,功夫片是华语电影的金字招牌,但我们在这个上面卡得特别严,稍微暴力一点的镜头就会删掉,在这种情况下要走出去就很困难。如果审查能够稍微放宽一点,那么我们的海外之路要好走很多!” 第352章 三个问题 在场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佟刚的身上,他是总局的副局长,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 佟刚不知道多少次面对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得心应手:“上世纪曾发生过多起由好莱坞电影引发的极端事件,81年,约翰·辛克利因迷恋影片《出租车司机》中的女星朱迪·福斯特枪击美国总统里根。94年的影片《天生杀人狂》曾导致数起致命杀人案。这些惨案与电影内容未必有着必然联系,但血腥、暴力等镜头确实具有一定的社会煽动性,严格进行内容审查是有必要的。” 说到这里,佟刚看了张然一眼:“当然,这两年国家对审查也是在逐渐放开,对剧本的审批过程已经有所放松。” 张然也没有纠缠这个问题,审查这个问题在当前根本无解:“现在我想问第二个问题,我们一直说走出去。那么我们是要走哪里去?东亚、美国、欧洲?我们不可能一下就把所有的地方都拿下,总得有一个重点方向吧?” 在场的专家学者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美国电影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如果能够打进美国市场,那我们中国电影就崛起了!” “如果我们不能打进美国市场,那么我们的走出去战略就不能算成功。” “希望中国电影能够走出去,让美国人买票看我们的电影,传播我们的文化!” 张然看着在场慷慨激昂的专家学者,心想,他们是真的不了解美国市场,还是装糊涂呢?微微叹了口气,道:“大家可能对美国电影市场不太了解,其实美国是最难进的市场。不是说有政策的限制,不让进去,在美国只要能找到发行商,任何电影都可以发行。真正限制我们进去的是美国观众,是文化壁垒。怎么说呢?美国观众对待外国电影,有点像清朝百姓对待外来文化,就是看不上眼。好莱坞电影几十年的强势,让美国观众形成了只看本土电影的习惯。外语片在美国人眼中就是小众文艺片、是另类影片,大部分观众听到外语片会本能的拒绝。 去年北美的票数为94.9亿美元,其中外国电影票房只有2.9亿,仅占3%。而在这3%中,英国、澳大利亚电影占了四分之三,因为他们本身也是说英语,没有文化隔阂。如此一来,外语片的空间就更小了,不到1亿。如果我们的电影想进美国,就得和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所有电影强国去争夺那少得可怜的份额。请问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这话刚说完,就有专家学者们反驳:“那按你的意思我们就不要出去了?中国电影必须走出去,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这是国家战略!” “难就不走了吗?有两万五千里长征难吗?” “张然,你不要太悲观,《时空战士》不是取得成功了嘛,这说明跟好莱坞合作,借船出海是可行的。再说了,就是华语片《卧虎藏龙》不也成功了嘛!” 张然笑了笑,道:“我们当然要走出去,而且要跟好莱坞合作,电影也要往美国卖。但是我们走出去的重点不能定在美国。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八十年代的香江电影学习,香江电影卖到美国的也少,但它却是东方好莱坞,靠的是什么?是整个东亚市场。整个东亚都属于中华文化圈,跟我们文化上是同源的,能够欣赏同样的故事。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拍一部三国电影《赤壁》,美国人感兴趣吗?他们能看懂吗?不感兴趣,也很难看懂。他们连三国人物的名字都搞不清楚,又拿什么来理解这个故事?而在东亚地区哪个国家会不知道三国?日本出的三国游戏比咱们都多!” 听到这话韩三平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啊,三国题材在亚洲范围内人尽皆知,当初电视剧《三国演义》就卖的很好。要是拍一部赤壁大战的电影,在整个东亚地区肯定会大火。这个项目很有搞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