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回到山沟去种田在线阅读 - 第1385页

第1385页

    阿音笑道:“本来人家还不太愿意,不过现在风向变了,李家沟最近赚了不少眼球,有公司又找上门来,说是愿意在李家沟部署五百辆单车。”

    李君阁说道:“那现在开始报名了吗?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吆,人多热闹。”

    阿音说道:“有啊,绿印集团,冠海信息科技公司,还有少基地产,和记集团,他们都说要派队伍来参赛,啊还有依达姐姐和海因里希,说他们两家集团每年都有队伍要参加环法自行车赛的,而且水平还不低,也说要来玩。”

    李君阁笑道:“得,搞成商业伙伴联谊会了,那住宿什么的可要提前安排好,然后我们也趁机搞一次商务年会吧,和合作伙伴们谈谈各项目后续展望什么的,大致就分合作,发展,生态三个主题吧。到时候准备些土特产,这个你大学就是拿手,交给你了。”

    阿音笑道:“这主意不错,我来安排。”

    李君阁说道:“那行,那我去盘鳌乡了。”

    阿音问道:“那边有什么事情吗?”

    李君阁说道:“没什么事,这不是老古那边同意桥板留在李家沟了吗?嘿嘿嘿,那就可以接着后续了,现在是水位最低的时候,我想再去探探,看还有没有,有的话趁现在一起打捞起来。”

    阿音说道:“天这么冷了,你可别逞强。”

    李君阁笑道:“放心,你什么时候见我感冒过?”

    阿音一听也笑了:“也是,那你去吧。”

    屁颠屁颠来到盘鳌乡龙首桥,老沙的打捞船已经在那里趸着了。

    这次的准备还有大水管,大抽水机,大眼筛网。

    盘鳌溪上游主要是红色的丹霞石碎成的粗砂粒,到了龙首桥这一带,就是红泥和细砂掺杂了。

    李君阁换上潜水服下水,拖着管子到了地下,然后老沙打开抽水泵,开始连泥带水往船上吸,再通过长长的水管送往下游。

    现在是盘鳌溪水最清最浅的时候,水下的情形清晰地展现在李君阁的灯光下。

    像一个推着吸尘器的清洁工人那样拖着水管来回扫荡,见到有突出的石头,就拿管子过去吸掉周围的泥,看看下边会不会是桥板。

    一上午下来,别说还真发现了不少东西,老沙在船上一边丢吸上来的大石头,一边将一些小零碎挑出来放到一边。

    都是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玩意儿,大多数是铜币,瓷器,还有少数银元,小银针筒,银簪子,金纽扣,琉璃纽扣,铜印章盒……粗工玉佩也发现了两枚。

    最珍贵的发现,是一方青珉石的砚台,这说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李家沟人用青珉石制作砚台了。

    不过看形制是很粗糙的簸箕砚,村里村气的,估计是以前村里的老童生找普通石匠随便加工对付的家伙,当时没有引来大家对这石料的重视。

    然后就是桥板,先后又发现了五块桥板,三块是最早那一批。

    到了下午,李君阁开始转战龙首桥上游。

    本来想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结果小零碎没几样,竟然在桥柱间隙和上游一侧,又发现了三块最早一批桥板!

    那块桥板到底是怎么穿过桥柱移动到龙首桥上游的,这当真是匪夷所思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八块首批桥板凑齐,龙首桥最早的模样,可以恢复出来了!

    八块桥板上有诗,有词,有文,有记,还有最早期雕刻的花草,竹木,戏剧场景,当真是琳琅满目,绝对是研究盘鳌乡历史变迁的珍贵史料,让李君阁不由得大喜过望。

    这一套东西凑齐,龙首桥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顿时提高了一个档次!

    他都已经想好了,这批桥板先送回祠堂,拓印之后让青珉石坊复刻,然后将现有的桥板替换掉,恢复龙首桥同治时期的风貌。

    这才是人文之乡的底蕴所在!

    然后又看到了老沙在端着一小盆零碎扫兴地撇嘴。

    李君阁恨得牙痒痒,接过小盆子,微信转给他一笔钱,打发他走了。

    接下来通知集团交通部,来盘鳌乡拉东西。

    周围一圈子看热闹的游客,逮着李君阁问这问那。

    没一会儿古长川的电话打过来了:“好小子!你敢坑我!”

    李君阁装傻:“哟,古局长,我们这都好久没见了,坑你从何说起啊?”

    古长川没好气:“少给我装莽!你就说你是不是早想好了?!就等着我这里松口是不?”

    李君阁笑道:“哪里敢啊!这不是等到现在才是盘鳌溪水位最低点吗?又是农闲,随便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而已。”

    古长川呵呵冷笑:“等着,我们明天过来,东西都是国家的,能不能留在李家沟,看过再说。”

    李君阁笑道:“古局长你可不能朝令夕改啊,这红头文件刚到李家沟,灰都还没落一点呢!我忝为李家沟集团首席文化官,必须和你扯扯这个官司。”

    古长川笑道:“那你那一盆子的东西呢?算是文物吧?”

    李君阁说道:“这世界就没有一点秘密了,刚有点事儿就被发论坛里……不过你也别哄我们农民兄弟,文物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这一小盆子零碎,最多称为古玩,离文物差着一帽子距离,不过支撑一个民俗展览馆倒是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