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娱乐之最强大脑在线阅读 - 第265页

第265页

    “李凡,进来面试。”

    与其他学生志气阑珊战战兢兢不同,李凡脸上几乎连一丝丝波澜都没有,这份自信来自于丰厚的国学积累,来自于对自己的清楚认知。

    室内。

    “这个李凡你们都熟悉了吧?”

    “没见过面,但现在不认识他的人少喽。”

    “这小子的才华太盛,当初的那篇入营论文《浅谈《金》中的女性悲剧及其产生根源》,让大家误以为这是李凡的代笔之作,结果事实证明,人家真有这本事,这回又写了一篇《诗词论》,这份才思不在老朽之下啊!”

    “我个人觉得《诗词论》写的比上一篇论文要好。”

    “今天咱们探探李凡的底儿,看看这小子肚子里的墨水到底有几升几豪!”

    ……

    各位教授谈话之间,李凡敲门进来了,他向众位教授微微鞠躬,道:“各位老师,大家好。”

    “好,坐。”

    诸葛云率先道:“你这篇论文的开篇的一段话非常漂亮: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你的这个开篇非常有韵味,颇具真理,值得细细品鉴。那么,我们就从这段话开始,聊一聊你的这篇论文。”

    这段话能没韵味没真理么?李凡引用的可是经典的《人间词话》。

    诸葛云继续道:“你在论文中谈到了诗词创作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但是一笔带过,这个理论很新鲜,你可以详细阐述一下你的观点么?”

    李凡道:“各位老师,学生献丑了。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乃‘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此乃‘无我之境’也。”

    几位文坛大家砸吧砸吧嘴,一时之间没人发问,都在品咋李凡这几句朦朦胧胧却又意蕴丰沛的话。

    话说半截不点破,说到这里,几位教授也就大概明白李凡的意思了。

    杨拓道:“我是搞语言的,喜欢抠细节。咱们先从最基本的问题问起,你所说的‘无我之境’提到了陶渊明和元好问,这两句诗中都有一个‘悠’字,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精神舒散的状态,我想问的是,这种状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李凡道:“先说说陶渊明这首,陶渊明嗜酒众人皆知,已经到了迷恋的状态。前一句‘采菊东篱下’,如果是普通人的话,采菊花可以制成菊花糕,可以晾干了做成菊花枕,有祛风散寒之功效,但是陶渊明则不然,据我所知,东晋末年流行一种‘菊花酒’,陶渊明必然是采菊酿酒,一边采菊一边想着酿酒喝这桩美事,岂不悠悠然?我在说说元好问的那句……”

    我去,还有这种粗鄙直白的解释?本来采菊是彰显陶潜高洁之美,结果让你李凡将之变成了醉鬼,不过能解释得通,也成。

    几位教授面面相觑,这孩子不仅有大才,还有歪才啊!

    “那咱们再从你这个论文的广度上,具体谈一谈你所谓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

    室外。

    距离李凡走进教室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之久了,可李凡还没出来。

    “正常来说,咱们每个人的面试时间几乎都是10分钟左右,李凡怎么半个多小时了?”

    “教授们中意他呗,没听到里面一阵阵笑声啊?”

    “人家笔试是满分,自然有满分的待遇!”

    “能和一群教授谈论半个小时我也是服了,我刚刚进去的时候就麻爪了。”

    “谁说不是啊,我进去的时候吭哧瘪肚的,前言不搭后语。”

    ……

    正在大家说话间,李凡推门出来了,很平和的样子,唯一不平和的是肚子,饿瘪了。

    “班长,你们都聊什么了啊,聊得一阵阵哈哈大笑的?”

    李凡道:“随便聊而已,都别紧张,教授又不吃人。”

    教授倒是不吃人,但是吓人啊,这帮高中生有几个北大图书馆耗子的实力?

    当李凡走出教室的那一刻,四位教授的面试表格上,唰唰唰落下一排“优”字。

    卢世明道:“这小子的才华放在当今青年学者中也是独树一帜。”

    诸葛云叹了口气,“很多观点之新颖让人叫绝啊,尤其是将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意思啊!”

    杨拓道:“此子必成大器!”

    崔勇年没做任何点评,只说了一句:“第一个特招名额送出去了!”

    李凡的《诗词论》早已经在京大教授中传开了,李凡在文中不仅仅引用了这个时空并没有的《人间词话》《文心雕龙》,而且还引用了《国雅品》《饮冰室评词》《诗法家数》《乐府指迷》等等。

    李凡兼包并杂,融会贯通,加以己思,写出的《诗词论》自然把各位教授的胡子都震得一颤一颤的。

    当初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那几位教授估计下班回家吃饭的时候,胡子都是颤抖着的,不过李凡却在笔试结束当天,就开始端着笔记本进行改稿大业了。

    这篇《诗词论》是不成熟的,有欠缺的,笔试的时候李凡太匆忙,没有来得及细细构思,考试结束之后,李凡利用这几天的时间重新构思了一遍,不停地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