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页
很快就到了7月10日,《小时代4》正式在全国影院上映。 作为暑期档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首映日当天,《小时代4》以32.6%的排片占比,7.3万的场次数开足马力,获得1.86亿的首日票房,远远超过了当时《道士下山》和《绣春刀》首日的八千万和六千万票房,一举成为了今年华语2D电影首日票房第五名,也远过了前两部的首日票房。 在首日自然票房近两亿的局面下,夏华影视包括宣发的子公司欢锐的一众高管都是松了一口气。 这部电影的尿性他们自然是知道的,高开低走这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因此前期宣传才这么早全力发动,两个礼拜后,这部电影80%的票房基本进账,后续《炎黄后裔》上映,排片被压缩影响也就很小了。 这也是周夏和张钊商量这么安排上映档期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周六、周日(11、12日)两天,《小时代4》仍旧有超前预售的9000万的票房入市,两天票房分别收获2.31亿、2.06亿,首周三天票房超过了6亿。 这个成绩除了周夏的影片,在其他国产电影里已经是顶级的数据了。 在近几年的国产电影里,也只有夏华影视的几位导演,徐光头、周星星的电影可以相比。 就算是薛晓路、田雨生等人那几部总票房成绩很高的电影,首周表现也没有这么好,他们的电影主要还是凭着口碑好,长期放映才取得了好成绩。 随着日子距离周夏新电影上映越来越近,张钊跟院线谈判进展缓慢,他不得不约了全国前五十的院线经理来夏华,跟周夏来面谈那。 周夏在和他们开了个闭门会议后,双方最终达成条件,院线经理们答应了夏华提出的条件。 对于周夏电影的排片超过40%的部分,不再提出其他票房返点要求,同时周夏的新电影首日排片提高到56%。 第1032章 另一个谈判计划 跟院线经理们的会面,主要还是给院线方一个台阶下。 由周夏跟他们谈谈,叙叙旧,随便聊聊,多少也能化解他们对夏华影视此次强势操作的不满情绪。 但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市场行为,当年张韦平能凭借老谋子强势跟院线方要求提高票房分账比例。 如今夏华做的这个事情也无可厚非。 毕竟夏华影视可是比新花面强大太多了。 再者,怎么排片、怎么返点,这是相互的。 只不过夏华影视现在不想给返点,还想依旧保持高排片,这才有了谈判的前提。 否则的话,夏华影视不找院线方谈判,那院线方就会根据电影的表现来排片。 亦或者,根据他们自身的安排,因为其他一些电影给返点优惠高,就给其他片子排片高。 这样的话,对夏华影视来说,肯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现在双方争论的关键就是谁得到的应该更多。 影院的建设投入、回本时间是基本能够计算和预期的。 先期的建设投资,加上后续的租金、水电费、员工薪酬这些都是由市场上的人力、物力等成本价格决定的,风险相对较低。 而影视公司制作电影的风险那可就要高得多了。 去年全国故事影片产量662部;在院线上映的只有265部,其中68部电影票房过亿,其余的绝大多数都是赔本。 这其中那些没在影院上映的近400部影片,即便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渠道获得收入,那也是十分有限的,很难实现回本。 这还只是说的全国故事影片,没有算上其他近两百部其他类型和用途的电影。 所以从整个产业链承担风险的角度来看,影视公司制作方承担的风险大得多,应该提升分账比例。 毕竟国内的院线方分账相对北美,确要高不少。 但这个问题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国情不同。 现在国内形成的分账比例是,发行方拿43%~45%,剩下的55%左右归院线方。 55%的比例看似很多,但实际这其中有5%元要上交给国家作为电影基金,3.3%用来缴营业税,另外有7%由管理的院线获得,最终剩下的39.7%才会落到真正放映电影的影院手里。 因此对于影院来说,他们实际上分账并不太高,跟全球影院平均分账比例40%是接近的。 所以当年张韦平那样野蛮操作,硬逼着院线给制作方提高分账比例,才引起了那么大的风波。 夏华影视如果这么野蛮,也可能导致院线方的不满,甚至一起对抗夏华。 夏华影视有底气面对院线方,但这样的话。夏华也会承受一定的损伤,并不是最佳的方案。 这次夏华影视跟院线方的交涉主要是想将电影的强力表现转化成院线对电影无偿的高排片,从而变相地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 院线方当然是不愿意这么做,以前高排片是要靠返点激励他们才能获得,现在什么都没用给高排片,凭什么? 但他们也不敢跟夏华影视谈崩。 张韦平只有一个老谋子都能迫使全国院线让步,夏华影视可不是有一个周夏。 试想双方谈崩的话,一些院线旗下的影院不能放映夏华的电影,那将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这将直接影响影院的收入,影院经理们肯定会闹翻天。 如果是院线自身的影院还好,如果是加盟的影院,那可能导致这些影院脱离这家院线,加入其它的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