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黑卡在线阅读 - 第351页

第351页

    可是,对于魏星月所言,石磊表现的很茫然,或者说是漠不关心,仿佛一句也听不懂,同时也并没有什么兴趣的样子。

    魏星月并不知道魏爷吩咐她这么做的原因,她只是按照魏爷所言,观察石磊的行为,看到石磊漠然的样子,魏星月撇撇嘴,心说石磊果然还是那个石磊,一个连十四代清酒都不知道的人,你怎么能指望他对高屋建瓴的艺术有什么兴趣呢?

    看了看时间,魏星月道:“差不多了,我们进去吧。”

    石磊点点头,任由魏星月挽住了自己的胳膊,朝着小区和会所之间的小桥走去。

    小桥那头有一扇门,说是门,其实更像是乡间篱笆中间的柴扉,象征意义远大于其门的意义。不同的是刚才桥上还空无一人,可现在,柴扉的两旁,却各自站着一名身穿黑色西装的壮年男子。

    上了桥,那两名黑衣男子立刻迎上前来,微微弯腰,口中道:“魏小姐。”

    魏星月点了点头,说:“这是我的男伴。”

    其中一名黑衣男道:“先生您好,会所内严禁烟火,如果您身上有任何火源,还请暂留此地交由我们保管。”

    石磊微笑道:“我不吸烟,身上也没有火源。”原以为可能还要像安检那样检查一下,没想到两名黑衣男听完之后,立刻让开一条路,躬身把石磊和魏星月让了进去。

    “还挺信任我们的么,我说没有火源他们就信了?”过了桥,走在石板小路上,石磊随意的说。

    魏星月轻笑道:“能进出这里的都是非富即贵之人,他们说那话,也只是因为你是个生面孔,所以善意的提醒一下。此前来过的,谁都知道这里的规矩,没有人会自讨没趣。”

    前方是一扇大门,站在门前,石磊觉得有些奇怪。

    这高高的院墙,宽广的大门,给石磊的感觉好像是建在湖边的,石磊总觉得这门一打开,里边就直接是白水湖了。

    事实证明,石磊的方位感还是挺强的,哪怕院墙将视线完全隔阻,他也依旧判断准确。

    只是,大门开启之后,里边并不是他预想的湖水,而是一个小小的院子,跨过门槛,石磊才发现,这院子根本是建在水上的。

    脚下是一段建在水面上的路,路的两旁,皆是环绕着湖水,中央都有一块平地,上边种了些花卉绿植。占地大约有两亩地的样子,左右各一亩。

    前方则是会所,一幢单层的小楼,从宽度看去,大概二三十米,而根据石磊刚才一路走来看到的延伸到湖面上的院墙,除掉脚下两旁的院子,小楼的深度应该也就是三四十米的样子。

    即便如此,也已经很大了,单层占地接近一千个平方。不过石磊觉得有些奇怪,既然是珍藏书画的地方,建在湖水之上,这也太装了吧?就不怕过于潮湿把书画都毁了?

    此时二人已经走到了小路的尽头,眼前就是那幢古色古香的小楼了,门前的台阶,竟然是用纯玻璃制成,下方是静谧的湖水,没有一丝波澜。

    迈步上了台阶,脚下皆为玻璃,好在跨过门槛进了大门之后,玻璃终于结束了。否则,如果整幢房子都是玻璃地板,虽说知道十分安全,可只要一低头,总还是会让人觉得有些胆战心惊。

    刚才在外边,还觉得一股水湿之气,可一进门,却又觉得这里边干燥异常。几秒钟时候,石磊适应了这里边的湿度,也就不再觉得干燥。刚才的干燥感,是跟外边相比较而言,事实上这里边,应该不会特别干燥。

    “会所是完全建在水上的,打了十多米的水泥桩子,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四周包括头顶和脚下,都是砖混材质,而且中间都夹有一层一厘米厚的钢板,光是这个会所本身,造价就超过一个亿,还不算这其中比得上博物馆的安保措施。”进门后,魏星月又给石磊小声的介绍。

    第0290章 画龙点睛之妙

    门后是个一如饭店前台模样的小厅,略显狭长,中间有一张极大的木桌,木桌后方坐着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女子。

    见到魏星月和石磊进来,那名女子也只是抬起头,微微对他们笑了笑,没有说任何一句话。

    魏星月却主动的走了过去,笑得如同一个孩子一般,石磊觉得她还有点撒娇的意思:“女姐,白老又让您在门口迎客啊?”

    女子笑着点了点头,石磊却有些奇怪,女姐是个什么称呼?难道还有男姐不成?而且,这就算迎客了?也不站起来,也不打招呼,甚至就连魏星月主动跟她攀谈,她也只是笑了笑算作回应。

    不过石磊并没有多看那个女子,他知道,直愣愣的看一个女人,无论那个女人多大年纪,始终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

    女子不开口,魏星月也不恼,反而笑得更加灿烂,伸手去拿女子手边的东西,口中说道:“给我看看,女姐又写什么呢?怎么还是那一句,女姐您近二年好像就没写过别的字。”

    因为那张纸被魏星月拿在了手里,石磊抬眼望去,即便是不懂术法,也被这幅字里的浑厚之意打动。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石磊绝不会相信这幅字竟会出自一名女子之手,肯定以为是个男人写的,雄浑有余,柔婉不足。

    纸上是一首诗中的一句,石磊记得好像是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描绘了南北朝时期江南寺庙之多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