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战事如火,军心如沙
因为诸侯讨董的爆发,冀州袁绍不得不与青州黄巾妥协。因为马上就要入春,如果今年不能完成耕种,整个青州的数百万黄巾将会活活饿死。如此情况下,廖化也巴不得袁绍与自己和平相处。而袁绍则是自己冀州新得,虽有强权,却不得朝廷承认,此时刘备以讨董名义立旗,刚好是承认自己冀州所有的机会,便很希望青州可以安宁。双方一拍即合,便相互约定互不侵犯边境。当然双方都知道这不过是明面上的协议,毕竟一方是朝廷,一方是贼寇。一旦哪一方空出了手,定会撕毁协议。 眼看战事结束,吕恒的世家军却被世家们强求着留了下来。若是一年之前,借他们几个胆子都不敢私自将大军留下来,毕竟汉庭的威名都是献血铸就的。可惜现在天下已乱,诸侯四起,不说如黄巾这般的反贼,就是遍地的蛮族都在鞭挞着皇室的尊严。世家这么一点点兵卒,只要不是公开称王立帝,任何的挑衅皇室都只能生受着。 渤海城外,自从袁绍与黄巾达成了协议,吕恒便空闲了下来。索性不愿再走,吕恒便在此择了一山清水秀之地,起了一豪华居所。一边占用着世家的权利,一边美其名曰练兵。每天里,没事便于蔡琰腻在一起,在教导学生之余,一个不开心,便去替世家练练兵。一连数月,方圆百里之内,凡口舍能及之处,无不知吕恒其名。也因为如此,世家的怨念也相继而生,虽然明知吕恒在此授徒,却无奈不得其门,不管世家们如何送礼,吕恒就是不愿收徒。 一时间,天下风云变幻,处处书写着乱世的悲剧。来之不易的宁静,终于被一封来信打乱。 刘备因掌兵虎牢而被董卓惦记,董卓以明升暗降之计,将刘备软禁洛阳。幸得乔玄临终之际以自己身死为由将刘备偷偷送出。逃出洛阳的刘备,立刻以刘姓皇室的身份,立大旗聚天下诸侯讨董。此时天下已经大乱,地方诸侯割据天下已成定局。此时有刘姓之人带头,为了坐实手中实力,立刻纷纷响应。和历史上的不同,此次的诸侯讨董都是地方上的大诸侯,并不是原来历史上的大鱼带小鱼。此番不仅有兵强马壮的地方州牧,还有各个地方的独立太守。数月之间便聚起了近百万大军,光骑兵便占了近两成。 为响应刘备号召,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张杨随之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数万在酸枣,曹操则直奔酸枣而来;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领兵数万越过袁术直奔刘备;孔伷屯兵颍川;而袁绍如历史一般将颜良文丑留在邺城,为联军的军粮做后方保证。凉州的马腾韩遂以董卓祸乱天下为由,起兵横扫董卓后方。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就连最南边的士氏一族都派兵送来了粮草。随后天下四处诸侯奋起猛攻虎牢,可惜,联合了北方鲜卑与匈奴的董卓以绝对的兵力硬是守了下来。战事连绵三月,虎牢终是未克,就在此时刘备想到了北方的吕恒,随之便有了吕恒收信的一幕。 在收信之刻,张飞便急不可耐的要求立刻启程。而心欲安宁的吕恒则不愿启程,离开蔡琰。见吕恒放弃,张飞顿时大怒对着吕恒连续数日大骂。终于此事被蔡琰得知,面对如此抉择,蔡琰便立刻要求吕恒前往虎牢,助刘备讨董。面对如此情况,吕恒只能应着蔡琰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的告别了蔡琰。只不过这次吕恒学聪明了,直接将蔡琰交于甄家看护。世家为了报答吕恒,自发的献出钱粮,助吕恒起了数千人马。 面对诸侯联军的势力,董卓大为震惊,董卓立刻以女婿牛辅领兵三万坐镇虎牢。随后董卓与众臣议论要发大军对抗诸侯联军。因为前方战场董卓已经连续了七次增兵,眼看着大军实力不支。此刻的虎牢眼看着,已经聚集了近百十万大军。洛阳城日夜难安,见如此情形,李儒献计“迁都”。 但迁都一事并没有被董卓接受,毕竟前方战场稳如坚石。单洛阳已是人心惶惶。为军费计,董卓在洛阳毕圭苑,下令捉拿富翁,以通敌之罪名将他们杀害,没收财产,死者不计其数。又派吕布掘开先帝帝陵及公卿以下的冢墓,没收内里的珍宝。随后自领大军直奔前方战场,战事已经如此,诸侯联军本就各怀异心,连续数月不克,已有数路人马撤离,面临董卓的强势守城,只能以佯攻每日做敷衍。 此次战役,虽然名义上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实际各方诸侯却是互相估量对手、保存自身实力,从第一日开始,除了长沙的孙坚与曹操,其它诸侯皆是以打压己方仇敌而作战。为此联军诸侯相互之间都结下了不少仇怨。 而联盟中四个最有人望的群雄袁绍、刘虞、刘表、袁术反而是最先挑起内斗的人,袁绍首先用计夺刘虞的中山一郡,随后与公孙瓒在虎牢下做过了一场开战。而袁术拥有南阳,与新任的荆州刺史刘表交恶,因为孙坚并没有如历史一般依附于袁术。所以在讨伐董卓中威名远扬的孙坚,在攻打虎牢时被袁术陷害兵败。其后袁家两兄弟因粮草之事决裂,形成两袁不合。其后,曹操又因为私心私下进攻徐州陶谦,却不想被袁绍高发。就连刘岱、桥瑁、张杨等较弱的小势力也纷纷在明争暗斗。由于朝廷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已经被奸臣董卓控制,各地诸侯间公开的杀戮也已经无人能管束,甚至再也不需要假借任何名义,三国割据战乱弱肉强食已经在联军聚齐之时已经开始如此的诸侯联军,若不是刘备等一系列刘姓诸侯的从中周旋,恐怕早就分崩离析了。 就在双方战事僵持之际,吕恒等人却是终于赶来了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