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书迷正在阅读:八零后修道记、每个路人都弹琴[综武侠]、[综]给我递火、[鬼灭同人]我靠厨艺制霸鬼杀队、[综]原版遇见玛丽苏版、红楼非梦、精液收集(NPH)(简)、比肩(父女)、十个秋天、后妈太美怎么办
和一击刺杀的刺客不一样,要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够将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地表露而出呢?去将自己所选定的目标的秘密都查找出来,翻找出他的黑幕与过去,靠近他、观察他,如果他有野心,就让他的野心膨胀,如果他有缺点,就让他的缺漏更大,联合他的政敌、对手、甚至是他的下属,让所有人都一齐站到了他的对立面,而后,毁掉他的依仗、灭掉他的支柱,让他在朝堂之上、在江湖之中,都毫无立足之地,这样才是谋略的艺术。 是能够从内到外,最彻底地除掉一个人的方式。 如果他能够做出这些,那么是不是,能够在这场考核之中获得更好的成绩,然后就能够更加得靠近上层,之后从虞何、从义父那里,得到更多的他从来都不知晓的消息呢? 顾惜朝独自坐在书桌的后面,桌面上是一卷被翻开来的读了一半的《春秋》,他就这样安静地思考,谁也不知道他的心中,翻滚着的是怎样的念头。 第32章 某顾姓书生(二十二) 时间就这样不急不缓地流逝而过。 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也是在一片热闹之中结束。考试结束几日后,大小金榜被发布而出,在传胪唱名后,礼部尚书奉皇榜出了太和中门,然后将之挂在了宫门之外的墙壁上。 顾惜朝榜上有名。 位居前三甲之列。一朝成名天下知,这虽然有些夸张,但却是是非常形象地形容了科举考试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力。 作为顾惜朝近些年来一直寄居的苏府也充满了喜悦的气氛,苏遮幕还特地将顾惜朝招来,询问他预备如何去书写那封准备送回到甘南县中的通知喜讯的书信。 “分离日久,”苏遮幕坐在大堂的座椅上,笑着摸了摸自己颌下的胡须,面露亲近道:“也该是回去看看了,既然你已经去得了这样上佳的成绩,那也该让你的义父与你一起庆贺,这样才不负他当初将你带出来的心意。” “想不到苏伯父也是知道当初我的事情,”顾惜朝面露苦笑道:“亏我之前还纠结了好多年,一直在猜测这件事有没有隐瞒下去……” “只有当事人才会对切身之事辗转反侧、耿耿于怀,”苏遮幕细细教诲道:“如果说我在今日之前提起你的身世之事,恐怕无论如何,你都会心生波澜,而更之前,你也还没有脱离从前的阴影,说了也是只会加重你的心思,与之无益。” 不得不说,苏夜虽然并没有在顾惜朝的成长过程中多加施手,这也是与他个人的性格有所关联,他的性情并非是那些能够谆谆善诱的教诲之类,但他却是为了顾惜朝选择了苏遮幕这样的一位成长过程中的长辈,这大概也是顾惜朝从被带出了春风阁之后的又一次的幸运了。 顾惜朝十分郑重地为这位老人行了一个礼,这是为对方这些年来的看顾和教导的感谢,而后,他直起身来,面上带上了笑意道:“苏伯父先不忙写信……” 苏遮幕停住了抚须的手,他面露疑惑道:“可还是有什么遗漏?” “惜朝也是在前日里得到了消息,”顾惜朝面露欣喜之意道:“其实义父早就在前段时间里就已经开始启程,预备来到京城之中,待到他抵达之后,我也可以亲自前去拜见一番,好尽了子嗣之责。” 说道这里,顾惜朝记忆里又浮现出苏夜那张年轻俊美的脸,他面上的笑容也微不可查地顿了顿,但很快他还是继续微笑起来。 “哦,这样嘛,”苏遮幕更为开心起来,他大笑道:“合该如此、合该如此!” 日间的一切喧闹结束之后,顾惜朝谢绝了所有递送过来的邀请的请柬,他独自一人行到了夜晚的河岸边,按照着当日那位青衣人所叙说过的方式,他找寻到了某一个固定的摊位,留下了见面的方式。 “你想要做什么?”午夜时分,有人站定在了他的床头,轻轻声问。 顾惜朝收摄住自己被惊动的心神,他本来就一直没有入睡,他在等待那位被他所联络的红楼中人的到来,但是来人这样的出场,还是让一直有所防备的他心生讶异。 他定了定神,佯作镇定说道:“我想要给红楼定下两个单子。” 来人沉默了一瞬,顾惜朝感觉到他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像是没有温度一般冰寒,他不由得开始怀疑,红楼之中到底是由怎样的人组成,而义父,他的手段又到底到了何种的地步。 “我想你应该知道,”只露出一道影子的来人冷冷道:“这是考核中人所用的联络的方式。” “是的,”顾惜朝回答道:“但你们没有给我指出你们另外一种的联络方法。我现在还不算是红楼中的一员,难道就不能作为顾客的身份,来与你们交易吗?” “……那你想要杀谁?”黑影还是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之上纠缠下去,他只是十分冷冽简单地提问。 顾惜朝垂下眉眼,他轻轻叹了口气:“原本我是想要在返程的途中亲自去解决她们的性命的,但奈何,既然义父都已经从那个小县之中出来了,那么我其实也已经没有回去的必要了。” 他在月光投射下露出的眉眼上沾染上了冰霜般的凉薄,他轻轻一抬眼,笑意也如水一般的清浅:“虽然义父曾经嘱托过我,不要为自己从前的郁气所累,这话当然是有理的,我也一定会按照他所说的去做。可是这一点却是和我现在所做的并不矛盾,不为过去所扰,却并不是让我将过去的一切遗忘,而那其中,总有些人、有些事,在我回顾从前的时候,犹如鱼梗在喉一般,难以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