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浪漫浓情 - 韩警官在线阅读 - 第992页

第992页

    里面说话不方便,走出门外给孙国栋打电话。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香港警队和香港海关正值“多事之秋”,像这样的案子想申请到搜查令没那么容易。

    这不是小事,必须立即向领导汇报。

    “吴厅长,我韩博,不好意思,打扰您休息。”

    “钱到了香港,哪睡得着,现在什么情况,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韩博回头看看特别小组办公区,苦笑道:“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基本确定赃款位置,香港警务处和香港海关也愿意帮忙,打算悄悄掉包,先把钱控制住。坏消息是采取行动要符合相关程序,搜查令不太好申请。”

    “天没亮,管这个的人没上班?”吴副厅长下意识问。

    “这倒不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要是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夜里一样可以找裁判官申请,只要有足够证据,裁判官一般也会签发。”

    “裁判官,裁判官是干什么的?”

    “裁判官相当于法官,但在香港不算法官。香港法院分为四级,裁判法院、区域法院、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裁判法院的裁判官负责审理小案子,特委裁判官有权签发拘捕令和搜查令。法官主要在区域法院、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工作。”

    韩博顿了顿,又补充道:“裁判官和法官的服饰也有所不同,裁判官只身穿黑色法官袍,不戴假发。区域法院以上的法官都会戴上假发,穿红色或紫色的法官袍。”

    四级法院,都是审理案件的,不是法官是什么,非要搞个裁判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体育运到的裁判呢。

    吴副厅长腹诽了一句,坐起身问:“你是说裁判官不帮忙,不配合?”

    “有好几个原因,主要原因是香港法律界人士认为执法单位申请搜查令,必须是为调查在香港发生的罪案,不可以把检走的文件或其它物品转交给内地海关,以调查在内地发生的罪行。”

    第594章 一波三折(二)

    “不可以!那两地怎么展开警务合作,香港水警和香港海关前天夜里在码头缴获的那一箱赃款又算什么?”

    “怎么说呢,那是在现场缴获的。”

    这件事真不太好解释,韩博捋捋思路,汇报道:“余绍东现在涉嫌违反入境法规,涉嫌走私。入境处理论上可以介入,关键他回香港跟回家一样,没走小区正门,翻墙进来的,虽然违法,但问题不是很严重,最多找他问问话。他在香港暂时没违反其它法律,警务处既不能对他采取强制措施,也不能动他的财产。所以想控制住钱,只有海关出面。”

    “这不就行了,又不是没证据,裁判法院凭什么不给海关签发搜查令?”

    “问题是香港海关前段时间因为配合内地海关办案被嫌犯告上法庭。”

    “嫌犯告海关!”

    “一个姓的秦香港商人涉嫌走私,香港海关应深正海关请求,申请搜查令搜查他旗下多家公司的办公室,缴获大批文件移交给内地执法部门,同时查扣一批藏在屯门内河码头待运的货物。姓秦的嫌犯申请高等法院覆核,指责海关做法违宪,不当将文件转交内地海关,要香港海关赔偿损失400亿。香港高院裁定海关申请的16张搜查令有13张无效,海关要交回检获的资料,包括已转交给我们内地执法部门的资料。法官同时认为这个案子是司法覆核申请,法庭不会处理赔偿问题,鉴于申请人的索偿金额庞大,要求姓秦的呈交申索书,再安排时间以民事索偿的程序处理。”

    香港法律到底保护好人还是坏人,吴副厅长觉得难以置信。

    不过香港海关也不是那么好惹的,韩博挠挠头,接着道:“香港海关已就司法覆核败诉提出上诉,另外这个嫌犯不仅涉嫌走私,还涉嫌洗钱,这个官司有得打。现在的问题是影响在这儿,香港属于英美法系,判例相当于法律。我们这个案跟那个案子性质差不多,裁判官应该在犹豫。”

    “警务处呢,警务处能不能发挥点作用?”

    “警务处也遇到一件事,影响很大,跟廉政公署搞得很僵。现在非常谨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符合相关法律程序,生怕被廉署逮着把柄。”

    香港司法部门怎么这么乱,吴副厅长疑惑地问:“又关廉政公署什么事?”

    “警廉不和,警廉冲突,在香港是一个公开秘密,几乎尽人皆知。1977年的时候因为抓涉嫌贪污的警察,香港警察罢工,甚至冲进廉署捣乱,把廉政公署的招牌都砸了。后来‘既往不咎’,特赦了一批警察。”

    韩博摸摸嘴角,继续说:“几十年过去了,经历过当年事件的警察大多退役。后来加入警队的新一代,对廉署没有那种‘切齿之痛’。而且,廉署推行廉政卓有成效,得到香港市民拥护,警队也算心服口服,以崭新的形象接受市民检验。廉署管反贪,警队管治安,从职能上讲,确实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过以前那种集团腐败的情况虽然少了,但警队腐败依然是廉署监控的重点对象。警队也是要面子的,有时候,廉署沟通不充分或过于高调、下手太重,常把警队搞得很尴尬。今年5月,廉署在一家酒店以涉嫌包庇色情场所为由,高调拒捕在香港警队享有‘明日之星’之称的高级警司陈锦华。并在没有提前知会警务处的前提下,大规模约谈涉案警员,引发70年代警廉冲突以来警队对廉署最大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