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外来和尚会念经
听了赵雨的话,韩炜明白了人到老年需要什么,可韩炜着实身不由己,所谓天下未定,何以为家? 不管如何,都免不了并州平城之行了。一切安排妥当,韩炜众人往并州而行,一路无书,顺利到达。 并州平城通光寺,安清大和尚已然恭候多时。凉王韩炜大驾而来,并州牧阎行全程随驾,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 玉乙老道与安清大和尚相见甚欢,二人谈禅论道不亦乐乎。 韩炜就觉得比较诧异了,因为这安清和尚的相貌并非汉人,活脱脱一个外国人。 高清熟悉汉语,是个地道的翻译家。自小聪明仁孝,刻苦好学,博览国内外典籍,通晓天文、地理、占卜、推步等术,尤精于医学,乃至鸟兽之声,无不通达,名声远播,西域各国对他都很敬重。安世高是小乘佛经的首译者。 韩炜见安清,心中暗道娘的,这又是个老妖怪。 安清安世高,汉明帝年间就已经来到大汉,如今是何年月?他的年纪呼之欲出,明摆着就是一个老不死。安世高,名清,字世高,原是安息国太子。 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载,他博学多识,外国典籍,莫不该贯,七矅五行之象,风角云物之占,推步盈缩,悉穷其变,兼洞晓医术,妙善针脉,睹色知病,投药必济是一位集通晓天文、风角、医学于一身的佛教徒,在西域各国远近闻名。 父王死后,他深悟苦、空,厌离名器,不继承王位,把它让给了叔父,自己出家修道,博综经藏,尤精《阿毗昙》学,讽持禅经,略尽其妙曾游历西域各国,通晓各国语言。 在汉桓帝建和二年来到洛阳,不久学会汉语。那时,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已有一百多年了,在宫廷中和社会上已有不少信仰者,为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佛教,信仰佛教,安世高即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 到汉灵帝建宁年间为止,翻译工作长达二十余年。汉灵帝末年,中原战乱,安世高避乱到江南的江西、浙江等地。有不少关于他的神奇故事在民间流传,晚年踪迹不详,在中国活动约三十年。 据说最后病死于会稽。 安世高译出的佛经,确实部数历来各种经录的记载互有出入。晋代道安编纂的《众经目录》,列举所见过的安世高所译经典共三十五种,四十一卷。其后历经散失,现存二十二种,二十六卷。 总之,高清安世安是个得道高僧,是韩炜不知道的层面。而安清给玉乙的宝物,正是煤炭。 安清先给韩炜施礼“老衲参见大王!” “大师免礼、免礼。”韩炜急忙说道。 安清接着说道“尊师与老衲相交多年,老衲深知其痴于锻造,便又炼铁宝物献上。” 韩炜不解,遂问道“敢问大师,是何物能炼化天外陨铁?” “正是这石涅,因其与炭相似,老衲也叫他石炭。此物若燃,长久不熄,可谓炼铁之神物!”安清大和尚吩咐侍僧拿上来。 石涅也在《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南三百里曰女牀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 韩炜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心中暗道这……这不就是煤炭吗?平城……平城不就是大同吗? 想到这里,韩炜恍然大悟。 他拿起来细细端详,只见这所谓的石涅,外观呈黑至钢灰色,其光泽强,绝对可以断定是煤炭不假。 若有了煤炭,火力必定强大,可以轻易的达到燃点,炼化玄坛铁碑可以说事半功倍。 “师尊,有了此物,玄坛铁碑必能炼化!”韩炜肯定的对玉乙子说道。 玉乙老道老怀大慰,抚须而笑“大师,贫道不知该如何感谢你呀!” “不言谢,不言谢。权当是报恩了。”安清大和尚双手合十道。 原来,当年安清流落并州,那时并州还是匈奴纵横的牧场,大和尚有意度化这些凶蛮,显然佛法精深的大和尚的度化意外的成功。 谁知被匈奴中的大祭司认为是异教徒,遂命人将其擒拿,准备实施火刑。 恰好碰上了尚义任侠的玉乙老道,他持戟仗剑来到并州,大肆屠杀匈奴。 玉乙子岂会眼睁睁看着一个人被活活烧死?顿时一剑格杀匈奴大祭司,持戟喝退匈奴兵,救下安清大和尚,并送往通光寺安置。毕竟通光寺是朝廷兴建的寺庙,寺中僧众各个会武。 二人接触之后,顿觉相见恨晚,很是投缘。玉乙子在通光寺逗留数月,与安清大和尚参禅论道。这一僧一道自此结下不解之缘。 玉乙子与韩炜等人讲起了他与安清大和尚的经历,听得众人啧啧称奇。 奇的是修为高深莫测的安清大和尚竟然到死也不犯杀戒,若不是玉乙老道,他恐怕早就被烧成舍利子啦! “让众位施主见笑了,大王,老衲以为还是速速开采石炭,以备炼化神铁。大王可在平城西北的阴山山脉开采,石炭那里发现的居多。老衲可亲自去教授民夫如何开采。”安清大和尚言归正传的说道。 韩炜点点头,也是双手合十朝安清大和尚表示感谢,而后对并州牧阎行说道“彦明,你速速去招募民夫,将工俸定的高些,不可耽搁。” “喏,臣这就去办。”阎行带着州府官吏匆匆离去。 安清大和尚又对玉乙老道说道“真人,可带老衲去看看那天师府的镇派之宝玄坛铁碑。” 玉乙子即刻笑眯眯的头前引路。 韩炜却看卢全冷哼一声,飘然离去,不由得叹息道“唉……” 也是,这换做是谁,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的东西被别人拿去炫耀吧? 关于煤炭在历史上了的出现。 选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 《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天才本站地址。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