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王佐香君荀文若
颍川郡是个美丽的地方,青山绿水,土地肥沃,虽然经过了黄巾之乱,但是和其他地方的荒凉对比已是繁华热闹不少,而且此处民风淳朴,看往来之人,虽是街井小民,却也是谦恭有礼,一派斯文,不愧是三国时期名士的发源地,算起来,三国的名士十之有八都出自这里。 颍川郡多是山地,所以颍川书院是倚山而建的,书院坐落在城郊。它原本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 如今书院年轻一带的翘楚已经崭露头角,其中荀彧、郭嘉二人深受胡昭的喜爱,可谓颍川书院的领军人物。世家公子都以荀彧为傲,寒门子弟则推崇郭嘉。 来到书院门前,胡昭已然带着一众品学兼优的学子出来迎接。 借着夕阳的余晖,韩炜打量着颍川书院。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写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典韦过来挑起马车的门帘,韩炜扶着蔡邕下了马车。 只见胡昭精神矍铄,鹤发童颜,头戴玉冠,身穿大氅,迈着苍劲有力的步子,来到书院门前。他带着一众弟子,给蔡邕行了礼。蔡邕公孙先三人也是纷纷还礼。 胡昭率先言道:“伯喈兄大驾光临,致使书院蓬荜生辉啊。” “谢过孔明兄盛情相迎,老朽愧不敢当。颍川书院乃大汉无双的学府,其中藏龙卧虎,各位皆为人中龙凤。”蔡邕也是气的说道。 胡昭打眼一观韩炜,而后问道:“这位是?” “弟子后生王粲字仲宣见过先生,请先生受我一拜。”韩炜假扮建安七子之一,王粲。 他旋即恭敬的朝胡昭施了一礼,身子成九十度。 胡昭很满意的说道:“仲宣快快免礼,多次听伯喈提起过你,今日终有幸得见。” 蔡邕笑盈盈的点了点头,心道:孟炎就是孟炎啊,心如止水,安定自若。接着说道:“这是我的随行的护卫,韦典。” 胡昭点了点头,见典韦气势不凡,一拱手说道:“道路艰辛,多匪患。有劳壮士护送。若非壮士,这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儒生恐怕也无法顺利抵达颍川呐!”说完,笑指蔡邕。 蔡邕也是点头微笑,深以为然。 胡昭一句玩笑,让气氛不再拘束。 言罢,胡昭带着蔡邕三人往书院里走。 院中灯火通明,走过光滑的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乃是书院正堂,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再穿过一道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书香之气四散开来。 再往后走,就是雅致的后院,院落很宽敞,中间是人工湖,湖上有亭台水榭,极具风雅。穿过水榭,走廊之上挂着灯笼,湖中怪石嶙峋,池中还有不少锦鲤。亭中石桌之上已经摆好了酒宴,几人来在亭中坐定。 韩炜朝典韦使了一个眼色,他知趣的来在亭外站岗。 胡昭对蔡邕、韩炜二人引荐道:“伯喈兄、仲宣,此乃是老夫不成器的弟子,荀彧荀文若。” 说着,荀彧恭敬的起身朝二人施礼。 韩炜注视着荀彧,只见身材伟岸,足有九尺,相貌俊美,英气逼人。 夜风吹过,飘来淡淡幽香,应该是熏香之味。头戴湛青的翡翠玉簪,身穿月白色大氅,腰间翡翠玉带,在月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整个人风度翩翩,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不凡。 荀彧本应在朝中任议郎,可他不愿给尚书台使钱,几个月了依旧是个补议郎。每次去询问,都是没有出缺。荀彧一气之下,返回颍川,继续返回书院潜修。 荀彧朝蔡邕二人施礼之后,蔡邕也介绍道:“老朽顽劣弟子王粲王仲宣。” 韩炜起身,朝胡昭二人也是恭敬一礼。 胡昭这才举起酒杯,示意大家干杯。 喝完入席酒,蔡邕放下酒杯,看着荀彧点了点头,冷不丁的问了一句:“老朽听人言,文若乃王佐之才,扬名于中原。不知贤侄可否想过出仕?” 韩炜听罢,喜不形于色,他心中明白自己提出征辟荀彧,自然不如蔡邕提出来更加给力。 韩炜也不做声默默看着二人的回答,心中暗道:我这老丈人可是真能是洞察人心啊!竟然知道我心中所想。如果顺利的话,荀彧是到手了。 只见荀彧率先起身,恭敬的朝蔡邕一施礼,莞尔一笑,这一笑足以风靡万千少女。连韩炜看得都浑身发麻,这一言一行,行为举止,足矣让人沉醉呐! 韩炜暗道:留香荀令,果然名不虚传! “留香荀令”的成语,自然是跟荀彧有关的。意思是,荀令君到别人家里,坐过的席子好几天都有香味。比喻美男子。 古代,不论你是否刻意追求雅致,你的生活似乎都离不开香。先秦时,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气。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喜好熏香,久而久之便身带香气。颍川的名士们赠其雅号,称之为:香君。 据称他身上香气,百步可闻;所坐之处,香气三日不散。正所谓:“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成为世人的美谈和效仿的对象。 众人都在等荀彧的答复。 只听荀彧朗声说道:“小侄才疏学浅,不曾出仕,也从未想过出仕,一直留在书院侍奉老师乃彧心之所向。彧,谢过老大人美意!” 蔡邕看了看胡昭,胡昭有意仰面饮酒,不跟他对视。 “文若啊,莫不是遇不上明主,所以才静观其变,等待明主出现?老朽听闻令师弟郭奉孝弃袁绍,投韩炜,如今已成骠骑将军府的军师祭酒。不知文若……?”蔡邕问荀彧道。 荀彧眼神比较复杂,沉吟片刻,旋即侃侃而谈道:“且不说袁本初引董卓虎狼之辈进京,遗祸百姓。单说他自身不足之处,为将者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临事无策,优柔寡断,好为虚势,不知兵要。且沽名钓誉,喜受吹捧,惑于谗言,不明是非,如此岂能成得了大器?与韩骠骑相比,自然是天壤之别。奉孝此举,实乃弃暗投明。” 在座之人纷纷点头,荀彧的洞察力可谓无比的卓绝,他把袁绍几乎所有的缺点都说了出来。 胡昭老怀大慰,面带微笑的看着荀彧投以赞许的目光。 韩炜听罢,按耐不住心中的悸动,准备拿出郭嘉手书,提及征辟之事。 不料蔡邕用脚碰了韩炜一下,那意思是时机尚未成熟。韩炜也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是蔡邕掌握着主动权。 蔡邕点了点头,言道:“文若慧眼如炬,洞若观火。将袁绍此人剖析的如此透彻,既然袁绍绝非明主。那文若以为韩骠骑可为明主?可辅之否?” 韩炜由衷的佩服蔡邕说话的水准,心中为蔡邕竖起大拇指,暗暗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啊。 蔡邕的一番话,明摆着是让荀彧选择韩炜。 韩炜按耐住心中的兴奋,期待荀彧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