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提出嫁娶条件
只是,京都的事情已经出了这么久,也不见慕容天光带着人马去过京都。 兄弟被人杀害,难道慕容天光一点也不想去为兄弟报仇,然后夺回京都吗? 不过,在城中安插的人手,据说这段时间慕容天光也在暗中培养势力,现在带兵前往草原来,真是来迎娶他女儿这么简单。 匈奴王倒是看出来慕容天光是个人才,把女儿嫁给慕容天光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见自己的女儿如此喜欢,或许慕容天光的提议,也只得考虑一番。 辽人虽然答应让耶律之子娶他的女儿,可是,耶律王的野心众所周知,难免不会因为争夺京都之事会闹翻。 相比慕容天光,做起事情来就要沉稳许多,并且匈奴王对慕容天光也有所了解,就算以后会发生事变,慕容天光也不会对她女儿怎么样。 “父王,你到底有没有听我在说话!”吉布楚和见父王沉思不吭一声,上前拉着父王的手臂。 叫唤出神想事情的父王,就在刚才听到慕容天光提亲的消息,吉布楚和心中一直高兴的不得了。 恨不得立马就嫁给慕容天光,突然,吉布楚和似乎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匈奴王看见刚才脸上还带着笑意的女儿,立马垮下了脸:“怎么了,刚才不是还很开心吗!现在就变成了这样的表情。” “慕容天光已经有了王妃,再娶我过去,我要怎么面对他那个王妃。”吉布楚和神色暗淡下来,低声对匈奴王说道。 “什么?!既然他已经有了王妃,为何还要来娶你!”匈奴王一听慕容天光已经有了王妃,也立马大怒。 吉布楚和还记得当初见到王妃的时候,看那王妃虽然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慕容天光却是很爱他那个王妃。 就算她再喜欢慕容天光,也不可能无视这件事情。 吉布楚和又继续对匈奴王说道:“他如果要娶我,我是不会做偏房的,好歹我也是堂堂匈奴王的公主,怎么能嫁给他做侧妃!” 无论是如何,吉布楚和都不会嫁过去做小。 匈奴王刚才还想着要把女儿嫁过去,没想到慕容天光都已经有了王妃,难不成真要让他的女儿嫁过去,当一个没身份的侧妃! “没错,慕容天光现在提亲,我们不能这样就妥协,慕容天光想要娶你,唯一的条件就是让你做正妃这个位置!”匈奴王不忍让吉布楚和嫁过去受委屈。 对吉布楚和说出了心中对慕容天光提出的条件,如果慕容天光连这个条件都没有办法兑现,还想着要娶他女儿,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听闻父王不让她嫁给慕容天光,吉布楚和心中有些着急,如果慕容天光不肯答应这个条件,那慕容天光不就不能前来娶她了。 “父王,如果慕容天光不肯答应,那我要怎么办,我是不会嫁给那个耶律王子的!”吉布楚和紧皱眉头,对匈奴王说道。 匈奴王看着吉布楚和笑了笑:“我的傻女儿,你就放心吧,慕容天光他一定会答应我这个条件的,并且,我还会让慕容天光风风光光的把你娶进门!” 想到慕容天光就要来前来迎娶她,吉布楚和就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 走出了营帐,吉布楚和就往自己的帐篷小跑回去,坐在了梳妆台前,看着镜子中的人,拿起一根笔在眉毛上比划。 “有什么高兴的事情能让公主这么开心!”乌雅端着茶水走了进来,看见笑颜如花的公主,正坐在铜镜面前傻笑。 吉布楚和听见乌雅的调侃,顺手拿起一块小物件,转过身扔向乌雅:“就你这张嘴话多,谁让你这样说的!” “哎哟,公主啊,您的心思奴婢难道还不知道吗,听说慕容王爷那边已经开始准备,就驻扎在山的对面,此次前来,肯定是来迎娶公主你的。”乌雅躲过吉布楚和扔过来的东西,笑着说道。 “那可未必,想要来娶我,可没有那么容易!”吉布楚和却又收起刚才的笑脸,看着乌雅。 乌雅就知道吉布楚和这是口是心非,明明就是很喜欢那个叫慕容天光的王爷,上次出逃到梁州,正是去见那个梁州王。 这几日被匈奴王抓回来,成日都在帐篷中愁眉苦脸,听说要让吉布楚和嫁给耶律王子的时候,终日都在和匈奴王吵闹不停。 唯独今日回来,脸上是挂着笑脸的,并且,是因为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就在乌雅拿着东西回来之前,在途中就听到了几个奴婢在外面低头耳语,听到了这个消息,这才前来恭喜吉布楚和。 乌雅放下手里的东西,走到吉布楚和面前:“公主,您就放心吧,那个梁州王一定会来娶您的,上次要不是因为有您父王阻拦,也许那时候梁州王就已经娶你了。” 想来也是,上次要不是她父王从中作梗,气的慕容天光带兵回了梁州。 结果等到她去梁州寻找慕容天光的时候,慕容天光竟然已经娶了一个王妃,而且还是一个长相平平的女子。 吉布楚和心有不甘,她哪一点比那个叫雪清凌的女子差,慕容天光竟然会娶她,而放弃了她这个匈奴公主。 甚至还被慕容天光派人关在一座小院中,没了自由,说是为了她的安全着想,可是,吉布楚和知道这件事情一定不简单。 一定是因为那个叫雪清凌的原因,那日见面时,差点打伤了他的王妃,并且,她还从未见过慕容天光发过那样大的火。 但是却在看向雪清凌的时候,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又是那么温柔。 实在是想不通,那个女子究竟有什么不同,不过,在临走时,在梁州城中,听到了关于王妃的事情。 雪清凌虽然贵为王妃,可是一点王妃的架子也没有,在城中与百姓的关系似乎也很好。 不过在城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 但是那件大事发生之后,梁州王渐渐的平息了这个消息,很快,城中的百姓也渐渐忘了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