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书迷正在阅读:当直男绑定红娘系统[穿书]、不要进入他的游乐园、她也可以很温柔、直播在游戏里撩BOSS、[龙族]玄空、溺宠:宠你宠不够、虐文渣攻从良了、导演直播中[娱乐圈]、[洪荒]这个超市不太对、温柔有九分
乡下地方,环境很好,山清水秀,蚊虫蛇蚁也多,城里人一开始都不喜欢一睁眼就看到墙上床上有东西在爬,如今也适应了。甚至学着村里人养了壁虎和蟾蜍。只有几个女同志还坚持着每日用艾草熏一熏屋子,别的人都见怪不怪了。 还没靠近,看到一丝白烟袅袅升起,像是一根细线在风中无力摆动,那是女同志在做饭吧? 知青点是一排六间的屋子,一间是厨房,其他五间是知青的房间。前两批的知青人数多,占了四间,这一批就三人,还都是男性,就领了剩下最边上的一间。 房间并不小,所以三个人住一间绰绰有余,每个人都有不小的空间。 屋子后面修了一间茅房,因为人多,有些时候上厕所也要排队,他们又不好意思像是孩子一样随地小解,只好跺着脚等。 乡下的条件就是如此,习惯了也就好了。 “昭明,回来了?” “手里拿的是什么?” “是茄子啊,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要是有油有肉,就能做茄盒子。” “我觉得清蒸的就很好。” 天气转热,大家也不想待在闷热的屋子,现在都在外面的屋檐下,一个个端着凳子椅子坐好,换上了露趾的拖鞋,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南方的屋檐都很宽,阴凉还通风,是纳凉的好去处。 这时候若是端上一杯清热的苦茶,日子仿佛更美了。 知青们因为成长环境相似思想相近,又都是‘流放’此地,心理上的需求让他们抱成团,形成一个小集体,人数也不多,也就比较团结。 这会儿已经七三年,一开始大部分人还是想着过两年就找机会回家,没有想过自己会在这里待那么久,来得最早的那一批已经待了快五年,第二批也有两年了。 能回去的都回去了,留下的已经做好长期抗战的最坏准备,比较心平气和,大家没事儿还会交换一下课外书,或者聊聊家乡的事,所以知青内部还是比较和谐。 真的忍受不了又回不去的,也有两个做了本地女婿,虽然名义上还是知青,但他们内部已经将人扫除出去,算不得同伴。 “主任家里拿的,清蒸了吃吧。”昭明笑着把茄子给了在做饭的几个女同志。 “加菜咯。”圆脸女同志嬉笑着接过来,手脚麻利的用葫芦瓢打了水清洗。 知青们分工明确,男同志要砍柴和打水,女同志烧饭做菜。这其中有一个娃娃脸的姑娘,姓余,家里原是开饭店的,祖上是御厨,她跟着长辈学得一手好厨艺,没进入国营饭店发扬光大,倒是来了这里便宜了大家。 余姓姑娘正在锅里炒油菜,看到茄子,就说,“这会儿茄子才上市,就得原汁原味的吃,回头我给大家做个素蒸茄子。” 屋檐下乘凉的便很是捧场地纷纷说好。 昭明去到屋里,用早就备好的热水好生把自己擦洗了一番。他有两个暖水壶,一个喝一个洗。虽然天气转热,他还是喜欢用热水,尤其热气蒸发时候带来的阵阵凉意,比直接用冷水擦澡更舒服。 他还得抹药,他用白酒泡了些红花,做成跌打酒。这要不能每天狠狠的揉上几遍,他觉得自己第二天可能就起不来。 这几日抢收,村里每个人都在拼命干活,午间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这时候他们知青也不能落后,哪怕装也得装出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 但他们和村里人又不一样,干不惯这个,往往一天劳作下来第二天身体就废了。每一块肌肉都是又酸又痛,蚂蚁啃咬一样。然而不干活又不行,没有工分,没有钱粮。 难不成指望着家里邮寄过来?大部分人家也没有富裕到可以常常接济下乡子女的地步。即便家里邮寄了,也不可能是大数量,如今邮费贵呢。所以还是要靠自己啊。 现在是五月份,村里抢收油菜,他们也跟着。农村一年到头没有闲的时候,油菜收完了还得收冬小麦种大豆,之后收稻子,收完第一季的稻子要插秧第二季的稻子。 所以村里人心里盼着下雨,又不愿下雨。下雨可以不上工,躲一日清闲。噼里啪啦的下一场,还驱散了暑气,还能趁着这点空闲找几个朋友喝点小酒闲话家常。 可是下雨也耽误抢收和晒谷,造成粮食减产。粮食是什么?那是农民的命。 这种心情就跟卖炭翁是一样,‘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看天吃饭,不像是在城里做工旱涝保收,老天爷要是不给脸,农民就得挨饿。 所以农民兄弟对于时令和天气变幻是最敏感的,没办法,和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的事儿。这到了抢收时节,哪怕村里懒汉都会爬起来干活。 为什么呀,得抢在龙王爷的前面把稻子收回来,然后晾晒了收库。 这个关键时间往往只有那么两三天,早了,粮食没有长到最好的时候,减产。晚了,正赶上多雨的日子,粮食来不及晾晒放着要长芽,减产。 第一批的知青早就告诫过新人,别的时候你偷懒没关系,最多减工分,但是抢收抢种的时候偷懒,那等于是媳妇坐月子的时候不伺候,人家要记一辈子的。 这里有五个老知青都是头一批下来的,其中多数不是昭明这样不甘不愿来的,而是怀揣着建设农村的伟大梦想过来。可怜现实当头一棒,农村既不需要他们,也不欢迎他们,砸得他们一个个金星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