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89 章
认识曹庄的李大妮?” “认识,她爱给人说媒,刚我还听她在隔壁跟你nǎi说话呢,也不知道又想给你哪个姐说媒呢。” 听杨兰芝说这个李大妮是个媒婆,夏喜平心里的不安更甚,不过她又一想,她早就已经跟夏老太和夏爱国闹翻了,想来他俩也不敢托这个李大妮给她说媒。 这么一想,夏喜平又放下心来,带着小九回家了。 回到家后,孙慧慧立马拿着尺子给小九量尺寸。 这个时候可没有米尺,用的尺子是一根以寸为刻度的木质尺子,量尺寸的时候,就用这把木质尺子倒来倒去的量,每倒一下,都会留下误差,手艺不精的,误差就大,做出来的衣服就不合身。 孙慧慧显然不属于手艺不精这一类人,虽说她已经有好些年不做衣裳了,可手法还是很娴熟。 而且孙慧慧给小九量量尺寸的时候,不象一般的裁缝,要拿笔把尺寸记下来,要不然,可能很快就会忘了。 夏喜平却没看到孙慧慧拿笔记尺寸。 “妈,你量的尺寸,咋不拿笔记一下啊?一会儿忘了咋办?” 孙慧慧温和一笑,“妈都记在心里了,不会忘的。” 夏喜平听了,暗暗砸舌,心说她现在没以前灵光了,脑子还是那么好使,要搁以前,这得多聪明啊,只可惜,遇人不淑,白白浪费了上天给的一幅好脑子。 第六十章 心里有些不好受 量好了尺寸,孙慧慧就把那块碎花布铺在床上,开始剪裁起来,夏喜平则和小九围在小桌旁糊火柴盒。 其实以她现在的收入,根本就不用再糊火柴盒了。 不过,她觉着,孙慧慧又不出门,要是不给她找点事做,说不定她会胡思乱想,糊糊火柴盒,再教小九识字算数,一天很容易的就打发过去了,她也没时间想别的了。 孙慧慧手脚很麻利,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她就把那条公主裙给裁剪好了。 她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布片卷了起来,“妈的眼不大好使了,这会儿缝的话,看不清,针脚怕是不平整,明儿个天亮了再缝吧。” “妈,村里谁家有缝纫机没有?” “缝纫机那么贵,谁舍得买啊。” 夏喜平想想也是,这个年代,缝纫机算得是奢侈品了,最便宜的一台也要一百多块钱,一个工人不吃不喝,要攒上大半年才能攒够。 而且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因为还要凭票供应,没有票,就算是再有钱,都买不到。 不同的年代结婚,有不同的标配。 50年代的人结婚,基本上啥也不用准备,两个铺盖卷往一块儿一放,再对着伟人像宣一下誓,就算是结婚了。 60年代的人结婚,就开始有点讲究了,得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也就是去木匠那儿打些床,衣柜和桌子椅子等家具。 到了70年末80年代初,流行的是三大件,分别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 手表是上海牌的,自行车是永久牌的,缝纫机的要蜜蜂牌或是飞人牌的,基本上都产自上海,品牌响,质量更是杠杠的。 哪个姑娘出嫁,要是有这三大件当嫁妆,那可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 谁要是手上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出门,不亚于后世开着敞篷的名牌跑车,拿着镶钻的iphone。 不过,这三大件,基本上是城里人结婚的标配,农村人就别想了,土里刨食,也就混个温饱,那有那个闲钱去买这种奢侈品,做衣裳都是纯手工,一针一线的缝出来。 所以在农村给人说媒,夸姑娘时少不了的一句话,就是说这姑娘针线活做的好,这样的姑娘很受欢迎,一般情况下也能找个好人家,姑娘进了家,一家人的四季衣裳就不用愁了。 夏喜平正想得出神,小九拉了拉她的袖子,“姐,妈跟你说话呢。” 夏喜平回过神来,“妈,你跟我说啥了?” 孙慧慧疼爱地说道,“看你在那儿发愣,想着你是不是困了,困了就去睡吧,那点火柴盒搁那儿我糊。” “妈,我刚才是在想,北关不是有个裁缝铺嘛,明儿个咱去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