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戴阁老自从陆尚书家里发生了那个事儿后,就和陆尚书保持了距离,不然被人看见,还以为自己和陆尚书一样无能呢,连家里的事儿都管不好。 不过私底下找了陆尚书,把陆尚书好好的说了一顿,这年头,谁家没有个见不得光的事儿? 可是谁家像他家这样,闹得沸沸扬扬的? “你该不会是被人算计了吧。”戴阁老怀疑的说道。 可是,如果不是他儿子真的和他的小妾睡觉了,这事儿就是算计也算计不来啊。 陆尚书老脸通红,要是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妾是第一次睡觉,就被人发现了,那么还说的过去,是被人算计了,可是陆尚书私底下审问过自己的二儿子和他身边的人,知道这个二儿子和那个小妾这种关系,都已经一年多了,人在河边走,哪里不湿鞋? 这个二儿子别的本事没有,这偷香窃玉的本事,倒是大的很,能瞒着自己和家里人一年多,要不是二儿媳妇是枕边人,发现了不对劲儿,大家都还不知道。 而自己的二儿媳妇那种性子,这种事情哪里忍得住?吵吵嚷嚷的大家都知道了。 只是自己的老妻也是个办事不利索的,没有把消息封锁好,最后传扬了出去。他总不能把老妻给休了吧,就为了这个事儿。 戴阁老看陆尚书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儿,果然说他治家不严,还真是没有冤枉了他。 谁家没有个年轻的小妾,人当官到了这个地步,稍微的享受一番,也是很有必要的,年轻的姑娘,能让人年轻起来,就是戴阁老家里也有几个年轻的姨娘,可是他家里谁干弄这么一出红杏出墙? 陆尚书当官倒是当的不错,可是家里的事儿,却弄得一塌糊涂。 看来,这陆尚书以后也就止步于此了,想要更进一步,难上加难。 “赵侍郎在河南那边赈灾,听说做的很不错,你自己要有个心里打算。” 他是阁老,比别人更容易得到消息,赵水生到了受灾的地方,先就近征收了粮食,那些大户人家虽然经历了水灾,可是谁家没有藏粮的方法?赵水生先征收了这些大户人家的粮食,然后等朝廷赈灾的粮食到了之后,再还给这些大户,反正也不会损失些什么,这些大户人家乐得给钦差大臣卖个好。 总比白白的给钦差大臣送东西要好的多吧。所以都很踊跃,人有了粮食,这人心就稳定了下来,其他的事儿就好办多了。真是小瞧了这赵水生了,原本以为他能坐上这三品的位置,多少是靠了温如庭,再加上运气,没想到还真是个有本事的。 ☆、第一百九十五章 谣言来 不过,没过多久,也有地方传来有了瘟疫的事儿,京城的局面就有些紧张,要知道,如果真的是瘟疫,到时候治不好,说不得就要派军队过去*了。 也有人传出谣言,说是从京城派过去的钦差们也已经感染上了瘟疫,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有和赵家关系不错的人家,看着李梨花的表情都是同情的,他们也听到了这消息,万一这赵大人回不来了,这赵家可就要垮了,赵大人的两个儿子都还小呢,就是要出仕,也得十来年吧。 不过,如果赵大人真的因为赈灾的事儿没有了性命,那是因公殉职,皇上和朝廷肯定会给孤儿寡母一定的照顾的,说不定会给赵大人的儿子一个爵位或者散官当一当。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跟陆二奶奶一样,觉得赵大人如果不在了,那么就能可劲儿的欺负赵家的人,人家就是不在了,也是因为公事,皇上和朝廷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人家被人欺负。 皇上不好出面,还有太后和皇后呢,到时候给赵夫人一个更高的诰命,这京城想欺负他们家的,还真是少见了,再有经常被太后和皇后召进宫,人家就是看着这样,也知道太后和皇后惦记着赵家人呢。 真要欺负了赵家人,赵夫人进宫的时候,委婉的和太后,皇后那么一说,保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呢,陆二奶奶目光是太短浅了,还没有怎么着,就上门嘲笑了,也难怪,她自己的丈夫都是那个德行,更不用说她了。 谣言越传越盛,李梨花让赵府的人紧闭房门,她是相信自己的丈夫的,所以也不管外面说什么。 倒是老赵头,不知道听谁说了,让府里的人赶紧去打听情况去。 他就这么一个出息的儿子,真要出事儿了,他怎么办好? 这当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老赵头有些后悔以前那么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了总觉得他现在过的是最好的,就是多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谁知道当官的平时倒是没有什么,一旦有事儿了,那就是大事儿,要人性命的事儿啊。 赵土生安慰老赵头,说道:“爹,现在二哥的人也没有派来消息,只是别人在胡说八道,我们自己乱了阵脚,那不是让人白白的看了笑话吗?过一段时间,二哥就会回来了,您别听别人瞎说!” 二哥如果真的有事儿,肯定是要派人送消息来的,这没有消息,那就说明没有什么大事儿,怎么爹听了别人的话倒是相信了。 老赵头听了不干了,他对赵土生说道:“老三啊,你有今天,还不是全靠了你二哥?现在你二哥有了困难,你却一点儿也不想管,你还有没有良心?” 赵土生给说的气着了,他怎么就叫没有良心了? 看来自己的爹就是这样的性子,谁看起来可怜一些,他就向着谁,“爹!我对我二哥是什么样,你不清楚?我也只希望二哥没有事儿,可不是像爹说的那样没有良心!我之所以跟你这样说,是因为二哥跟我说了,不要让我们擅自行动。我们自己做了什么事儿,到时候不是给二哥添乱吗?” 得了,赵土生什么也不说了,让人把老太爷给看好了,免得想的一出是一出,到时候就不好收拾了。 不过,赵土生也让张芸儿去问问二嫂,看二嫂那边有没有二哥的确切消息。 赵土生也知道,他们这些人里面,都比不上二嫂对二哥重要和信任,二哥是什么事儿都会跟二嫂说的,他们这些兄弟都是靠边站了。 李梨花对张芸儿说道:“告诉大家,都不要乱了,你二哥他们都好着呢,哪里是得了瘟疫的样子?我前不久还得了你二哥的信,说是赈灾的事儿,都处理的很好,再过半个月,就要回来了。” 这传谣言的人心思可真够恶心的,是既然不能让你伤筋动骨,那么就让你受到惊吓? 或者说,让听到谣言相信的热闹地他们家落井下石?来对付他们还是怎么的? 李梨花想了想,他们家也不欠别人的钱,也不存在听了这个谣言,上门要账的人,唯一可让人算计的,就是孩子们的亲事了,因为孩子们亲事结成的前提,是赵水生还在当着官呢,如果听到了赵水生有可能不能活着回来的消息,那么是不是就有可能把想结的亲事给毁了? 只是他们家,楚楚是早就和田家定亲了,田家的人,田夫人和田大人都不可能是这样的势利小人,可是巴不住别人会这样,反正,传这些谣言的人,就是存在那种恶心人的心思,让他们家不好受呢。 不过,这样也好,真金不怕火炼,那些虚情假意和自己家好的人,趁着这个机会,也能给剔除了。 张芸儿这边,当初也有好几家想要给自己的儿子珝哥儿说亲的,珝哥儿比瑾哥儿好大一些呢,这个年纪,开始说亲也不算早了。 张芸儿看着自家的条件,也选了几家,正要好好算计算计,可是自从传出了二哥的那个事情后,这想要说亲的人家,都是委婉的把事情给说开了,表示当初不过是说着玩的,根本当不得真。所以您就不要当成一回事儿。 把张芸儿给气的,这都是什么人那,现在二哥的消息还没有确定,这些人的嘴脸就变了另一个样了,简直是太可恶了。 赵土生知道了,却说道:“气什么气?为了这种人,生气都划不来!现在看清楚了也好,总比把亲事给定了,然后才发现的要好吧。” 早点认识这些人的真面目,才是好事儿呢,不然到时候被这些人糊弄过去,以后真的出了事儿了,那他们这些人还不是落井下石的不要太快? 张芸儿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这做法总是让人很生气,没有势利眼到这个程度的,以前见到我,都三太太长三太太短的,如今见了我,就跟没有看见一样。再怎么说,也是好几年的交情了,难道那几年的交情都是假的不成?” 果然都是势利眼,这都还没有什么呢,就已经这样了,如果真的有什么,还不把他们朝脚底下踩去? 张芸儿想着,如果二哥真的出事了,要是回了老家,那些老家的人,该不是也这么对自己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吧。 不过,随即又想,应该不会,二哥又不是因为犯了事儿,他是在公事上,回老家了,老家的人就是看着二嫂的诰命的份上,也不敢怎么样的。 但是,最好二哥是没有事儿,不然真的不得了了。 这家里只有一个当官的,实在是不像话,以前说要给自己的丈夫捐个官,可是当时觉得可有可无的,可是现在发生了这个事儿,还真是家里应该多几个当官的才成,这样才能相互帮衬着。 不说别的,就是她堂兄,别看现在只是个从九品的副巡检,可是手底下也有兵丁,一般的老百姓还真是不敢惹他呢。 田夫人这边,也听说了这个谣言,当然,也有人在她耳边嗡嗡嗡,比如她那个陆家的表姨母,她家出了那个事儿,按说,应该是安分守己的在自己家里呆着,免得出丑,可是这位陆夫人是不甘寂寞。 一听说,赵大人染上了瘟疫,要死了,这不,就派着自己的心腹嬷嬷过来,跟自己说什么最好把自己大儿子和赵家姑娘的婚事给退了。 说什么这次要是赵家赈灾不力,到时候赵家就要倒霉,而田家作为姻亲,也会被牵连,趁着现在事情还没有真的传过来的时候,赶紧的把事情给办了,然后就不会被牵连了。 田夫人我呸了一声,都是什么玩意儿!不说这事儿是真是假,就是真的赵大人出事儿了,他们也不会背信弃义,落井下石的。 当初既然结亲了,那就是定下了盟约了,真要在这个时候退亲,纳闷他们田家的名声算是臭大街了。 虽然说,人都有避害趋利的本能,可是田夫人当初看上了楚楚当儿媳妇,也是因为楚楚本身都是个很好的姑娘,那里能因为人家家里出了点事儿,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要退亲的? 田家清贵之家,真的这么势力的话,那是给田家人丢人! 怪不得这陆家会发生那样不知道羞耻的事儿,上梁不正下梁歪,心思都这么的不好,发生那种事儿,也是正常。 田夫人对来人说道:“田家自己的事儿,田家自己解决,就不劳烦陆夫人了!” 真是咸吃萝卜操淡心,别人家的婚姻大事儿,他们陆家管的哪一门子闲事儿? 怪不得她娘以前不和这位表姨母来往呢,就是自己公公这边,也没有交代说和陆家亲近,这样的人品,就是当着大官,也亲近不得。 那陆夫人不过是想着落井下石,让赵家人不好过,所以才心血来潮,想到田家不是和赵家结亲了吗? 如果田家这个时候,和赵家退亲了,那么赵家就是雪上加霜,于是就派了人过去说了说,没想到田夫人直接说了那番话,表示别人家的事儿,你陆夫人就不要多操心了,陆夫人听了回复,冷哼道:“狗咬吕洞宾,不是好人心,早晚有你们后悔的那一天的!” 一个长子的婚事多么的重要,结亲结好了,以后能福泽好几代呢,这田家死活要巴着赵家这门亲,等赵家倒台了,看他们后悔不后悔去! ☆、第一百九十六章 回归 紧接着,又有御史弹劾赵水生,在赈灾的时候,用暴力手段,强夺富户家的粮食,弄得民声载道。 不过也有御史上折子反驳,认为这些弹劾的人,既然没有去过灾区,只不过是道听途说,就说赵侍郎如何如何,长久下去,就再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去赈灾了。 总之,两方面都打的很火热。皇上之看着这些人掐架,倒是没有下结论,因为那边赈灾都没有结束了,就要因为这些口水官司处理一个官员,那真是昏君所为了。 皇上当初派自己的堂侄平王世子跟过去,也是为了有自己人过去,等平王世子回京后,也有平王世子的汇报的,好歹是亲身经历的人,比这些不看事实,只会说的人,要强的多了。 而又过了二十来天,朝廷从河南省那边得到了确切的官方消息,是河南省灾区的地方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 原来出现的有疑似瘟疫的村子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再没有出现有病症的人。 各个受灾的地方的粮食已经发放完毕,连同修缮房屋的银两和下一季的种子等都发了下去,剩下的事情,都是当地官府的事儿了。 钦差大臣的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在这里多呆了,于是写了回程的折子,得到了回府,赵水生等人就从河南省那边朝京城出发了。 赵水生他们一行人回去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都跪拜着送了他们的,毕竟如果不是钦差大臣们过来,他们这些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要么饿死,要么得病而死,要么是成了流民,到处乞讨。 而赵水生等人却把这个功劳都算在了当今皇上身上,于是老百姓对当今皇上歌功颂德的多了不知道多少。 都说当今圣上是明君,这事儿最后被皇上知道了,皇上的心里自然是很高兴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何况是这种话,不是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而赵水生和平王世子,一路风尘仆仆,到了京城,连家都没有回,就直接进宫去禀报了,皇上正和内阁大臣在一起,见到明显消瘦的赵水生和平王世子等人,皇上笑容满面,这两人在河南那边的情况,他已经知道了,当然是别人告诉他的,皇上不可能只看这两人自己的折子,还有别的官员上来的折子,具体的办的事情是好是坏,大部分人都说好,那才叫好。 早就知道这赵水生是个有本事的人,没想到这次处理的这么快。 又这么的没有留下什么不好处理的尾巴,连发病的人,也只不过只死了一半,以前有过这种情况的病人,十之八、九都是要死的,如今能少死这些人,对大周来说,也是好事儿。 人多了,才是兴旺之兆。 皇上高兴,不由得对内阁大臣戴阁老说道:“多亏爱卿当初举荐了赵爱卿,不然朕还得头疼了。” 戴阁老的心里跟吃了苦瓜一样苦,可是还得面上带着笑,和皇上一样夸赵水生,然后谦虚的表示,这都是皇上慧眼识珠,都是皇上的功劳。 皇上听完这两人的禀报,心里满意,想着他们也这么劳累了将近两个月,如今朝廷上也没有什么大事儿,于是大手一挥,给了这两人每人各十天的假,让他们和家里的人好好团聚团聚,也顺便休息休息,然后再为朝廷卖力。 温如庭平常都和这个门生传递消息,所以倒是没有别的事情要说,也让赵水生回家休息去。 戴阁老郁闷的要吐血了,本来是想着要砍掉温如庭的一只胳膊,没想到这胳膊没有砍成,反而让这赵水生更得了皇上的看重了。 这下子,温如庭还不更是如虎添翼了? 虽然说,当初是他举荐的赵水生,可是明眼人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赵水生是不可能对自己感恩戴德的。 戴阁老极其郁闷的问陆尚书,“不是说中间安排了人吗?为什么还让这赵水生这么风光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