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南明副榜举人在线阅读 - 第43章 被隐藏的人口与土地

第43章 被隐藏的人口与土地

    史谨宸在县城诳了几天,每天接见各种举人、秀才,然后准备离去。

    按照过去惯例,向史谨宸这种顶头上司到各地视察,地方上是要给程仪的(胡宗宪公子就是嫌海瑞程仪太少而痛打差役的),史谨宸进士出身,官至从四品的知府,当然不会痛打差役。

    在离开之时,远远的看着杨轩拉来上百斤土特产,眉头皱成川字形,摇头叹息道:“子修,海瑞是正榜举人,你一个副榜举人不会也要学习这海刚峰吧?”

    杨轩哈哈大笑,摇头道:“大人,你知道打仗主要打的是钱财,这次虽然从贪官那里搜得两万两白银(实际三万,说少了),但你老人家想想,军队欠饷四个月,再加上过年什么的,足足用掉一万两。

    灾民安置需要钱,淘汰劣兵,募集新兵需要钱,打造兵器需要钱,编练地方团练需要钱,下官恨不得一锭银子扳开来用,现在实在没有钱财,否则也不敢如此慢待大人。”

    史谨宸内心颇为窝火,瞪着杨轩,想了想说道:“你啊,老夫三甲进士出身,铁骨铮铮,被你这样说,好像是来打秋风的?”

    杨轩微微一怔,正准备细看对方,突见史谨宸怒气匆匆放下帘子坐着八人大轿浩浩荡荡的离开了。

    在应付史谨宸突击检查的同时,杨轩也在总结前一段工作重点,那就是在县下面建立正式的行政乡这一基层正式行政机关。

    从各方面反馈来看,用一个月的时间,全县十个乡(或集市)一个坊(县城及其周围称为坊)的乡级行政单位基本建立,虽然过去一些白役等既得利益集团非常不满,但都不敢跳出来反对。

    而在民间,大家显然慢慢开始重视乡这一正式的行政单位,别的不说,这些新任的乡长、衙役都远非过去那些白役、无赖所可比拟的。

    十个乡乡长有八个是秀才出身,两个也是颇为干练的里长,大家名声非常好,在地方上颇有贤名。

    衙役也是千挑万选的,二十三名衙役,有10名曾经做过里甲长,8名退役军人,另外5名则是读书人。

    这些人过去饱尝世界冷暖,在初任乡长、公差之后,都战战兢兢的,免得有损名声。

    更重要的是官府背景,过去那些白役只是临时工,不但贪婪成性,对民众巧取豪夺,而想在乡公所这些乡长、衙役则完全没有必要,大多按照条例执行。

    如此不到一个月时间,全县十个乡,一个坊(如城内街道办)得以建立。

    在乡级行政单位建立之后,除了赶集征收税赋之外,而在非赶集的时候,那就开始清丈土地,清理户口。

    大明朝每十年会重新清丈一次土地,清理一次户口,但大家都害怕多交钱,很多地方完全施行两套账本,也就是报到朝廷的不变,而官府用作税赋征收的账本稍稍有所改变。

    但过去县衙门直接管理下面各个里甲,全县上百个里,近千个甲,根本管理不过来,实际管理里甲的就是衙役的衙役。

    在封建社会,衙役虽然权重但属于下贱人干的工作,犯事之后最多大一下板子,或者免除衙役差事,对其工作则没有什么监督。

    杨轩则不同,一上来以贪污为名逮捕三十多名衙役,枪杀七八位,不但震慑众衙役,更重要的告诉世人,衙役不是世外桃源,所有衙役都将被严格监督。

    除此之外,在县下面建立乡公所,委任乡长衙役直接对里甲进行管理,这些乡长、衙役赶集的时候征收税赋,不赶集的时候,处理其他公务。

    为了重新清丈土地、清理户口,杨轩亲自出马,带着一干书吏、衙役,会同地方上的乡长、衙役、里长、甲长一起进行清丈工作。

    就像七八年农村承包责任制分包到户那样,很多乡村根本不是通过丈量土地,而是根据实际产量确定田地亩数。

    这次清丈土地当然也是如此,到实地查看之后,田主、甲长报出实际产量,若认为相差较大的则进行实际丈量。

    杨轩试了几次,两者相差约在2成左右,也就是实际田地面积要大一点。

    这可以说再宽松不过的清丈了,即便这样,也发现诸多问题,比如有成片成片的土地不在过去官府田赋征收账册上。

    稍稍一打听,答案呼之欲出,多出土地多为地方乡绅的土地,过去乡绅不用缴纳税银,或者在清丈的时候贿赂衙役,如此报上去的土地面积比实际少。

    除了鱼鳞册上没有登记之外,面积出入也颇大,鱼鳞册上明明写着3亩的田地,实际上有4亩。

    但很多庄稼汉在叫苦连连,往日衙役、里长往往按照4亩的面积征收田赋,怎么在账册上只有3亩呢?

    即便这几年抛荒颇为严重,两个村清丈下来,实际土地面积也是给朝廷鱼鳞册四倍以上(明朝四川上报到朝廷的土地面积非常少,全省才不过1300万亩,远远少于北宋,更少于其他省),也比过去官府实际征收的也多三四成。

    除了土地之外,相差最大的是人口,在鱼鳞册上这两个山村刚好200多成年男丁,实际上则早已经超过六百余成年男丁了。

    这大概是蛮清雍正搞摊丁入亩的原因,这人丁不像土地那样活活的固定在土地上,这人丁可以随时移动,或者逃荒什么的,因为统计困难,蛮清皇帝就搞出摊丁入亩的方法,那些满遗们居然高声称颂主子伟大。

    但这怎么能够难道穿越族呢?简单商定之后,方法就应允而生:

    重新划分里甲,每个里人口最多一百三十户,若超过这个数字,里长根本管不了。

    对每家每户,对成男男丁进行管理。

    每家发一户口本,如同现在的户口本那样,记录其职业,家庭成员,主要财产以及税赋征收等信息。

    除了户口本之外,所有成男男性免费发放身份证。在中国古代,虽然普通民众没有什么身份证,但是官员有,兵丁有。

    所有官员都有象征身份的腰牌,有的是纯金打造,有的纯银打造,有的则是铜质的。

    所有兵丁,也有铁质腰牌。

    上面有人员姓名,出生年月,职位,个人信息等等信息。

    既然如此,自己何不搞出一份古代身份证呢?

    身份证是一张纸质硬卡片,上面包括人员姓名,出生年月,住址,相貌特征等信息,上面有县户房、乡与经办人签字,仿制仿冒。

    明朝是中国小农经济的鼎盛时代,为了将大家牢牢控制在地方,规定离开所居住地百里的都要开路引,而身份证更可以代替这种离乡证,保证乡亲们自由移动。

    但路引需要到县衙门开,办起来非常麻烦,而身份证则不同,所有人免费发放,更能够防止流寇、土匪潜入。

    现在是乱世,土匪横行,有的更是与土暴子勾结,他们常常白天化妆成普通民众到村里踩点,或者深更半夜盗窃农家牲畜,或者直接明目张胆抢劫。

    有了身份证之后,看到陌生人,衙役、里甲长都可以让其出示身份证,若没有,那对不起,需要关到乡公所。

    若证实是土暴子、土匪奸细等不法之徒的,则给予5钱银子的赏金。

    若为普通民众,只需缴纳1钱银子的罚款,若身份证遗失的则只需不交1钱银子费用。

    为了避免大家对户口本、身份证的抵触心理,杨轩搞出一个变通法,那就是户口本、身份证最初发放的时候不收任何费用,完全免费发放。

    但如果被人抓住没有带身份证的话,则需要缴纳罚款,身份证遗失的话,则需要缴纳补办费用。

    老百姓对钱财看得特别重,没带会被罚款,遗失补办要交费用,大家为了钱财,就像03年之前广东查暂住证那样,大家都非常珍惜的。

    除此之外,这罚款全部归查核的里甲长,衙役,这补办费用则归县户房,在这种情况下,下面也查得非常紧。

    那些里甲长、乡长在找到这样一个生财门路之后,也是乐此不疲,一双贼眼睛拼命的寻找陌生人。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清丈、户口清理工作得到逐步落实。